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中小学家长会的结构特点是由“两会”
组成——“会上会”
+“会外会”
。
家长在“会上会”
的任务主要是聆听讲话,被告知学校的新学期计划或学期总结等。
家长利用“会外会”
主要是和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
2.问题
(1)学生家长因为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和资源,他们的生活是分层的,能力也是分层的。
就是说,学生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和需要也是不同的。
有些家长能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或非专业的帮助,有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强烈愿望,有些家长则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其提供专业帮助。
在目前,单向沟通主导的前提下,前一种状态不会得到充分释放和实现,而后一种状态也不理想,有些教师无法提供专业帮助,因为仅仅凭经验性的告知并不能解决教育的专业问题,包括孩子认知的、情感的、人格等方面的成长内容。
(2)由于沟通单向而不充分,正规渠道稀有,导致信息交流非正式化。
家长有两个期望。
一是与学校之间进行双向沟通,互相交叉帮助,各尽其力,希望贡献自己的智力、体力和财力。
二是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和充分沟通的愿望十分强烈,需要专业指导的家长非常想知道那些优秀孩子的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经验,渴望家长之间的沟通。
为此,家长会采用双向和多向沟通方式的趋势已经呼之欲出。
而双向沟通模式尝试的主体和主动权在学校,家长参与程度和权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学校让渡权力和责任的多少以及信任程度如何。
3.探索与变化
目前,许多学校感觉到了这些问题,并努力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
北京市某区的一项“家长会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中,确定了几种新的家长会模式:交流式、展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
这里以交流式为例,看看家长会的程序操作和管理流程有哪些变化。
(1)主题的确定。
主题的产生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会前征求家长意见,用信件的方式和家长沟通。
(2)通知书的形式与内容。
以通知书的方式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内容包括家长会召开的时间和主题,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盼望家长参加的口气。
(3)营造温馨平等的氛围。
教师在教室门口迎接家长,桌椅摆成圆桌会议型,消除家长心理和空间的不平等感和紧张感。
会场仍然是学生教室,但布置改变了,把椅子围绕着中间的两排桌子围成两行,老师与家长坐在一起,空间距离的改变有助于心理沟通和身份的平等。
有的学校个别学生也可以参加家长会。
(4)给家长话语权。
给家长话语权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时间在哪里?家长说什么?
尝试把班级活动、学科安排以印刷物的形式张贴和印发给家长,省出一半的时间给家长。
有了时间“说什么”
的问题解决起来更难。
在家长不被允许参与学校管理的前提下能够说的话题只是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