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教师专业态度和动机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动力基础。
教师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理想、对职业的态度、工作积极性高低以及职业满意度等。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人从事教师职业都是考虑到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工作特点(假期长)等方面。
但是,如果以此为从事教师专业的动机基础就不利于激励自身更加投入地工作,也不利于产生较高层次的职业满意度。
5.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表现在教师自身有积极的专业发展自我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筹划并参与促进专业发展的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的发展,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
而且,教师作为成人,已经具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变得更为重要。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直接表现为教师个体专业性的提高,最终表现为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教师个体整个职业生涯的主题,是教师个体需要积极投入的活动。
(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已有很多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阶段)的理论,如“关注”
阶段论、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论和综合阶段论[5]。
为了简洁鲜明地介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这里主要介绍“关注”
阶段论和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1.“关注”
阶段论
“关注”
阶段论诞生于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教师“关注”
进行的研究,完善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修改补充。
我国学者叶澜等人把“自我更新”
取向的教师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区分也同样是依据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关注”
对象的转移为依据,该分段在表明关注对象变化的同时强调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变化。
富勒在对教师关注问题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她发现教师关注的对象会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她和鲍恩(Bown,O)据此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6]。
(1)教学前关注阶段(preteas)。
这个阶段是任职前期,这个时期的“教师”
对教师工作仅是想象,他们主要关注的对象是自己。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earlysaboutsurvival)。
这个阶段是入职初期,这个时期的教师对教学工作非常生疏,主要关注自己的胜任力以及如何生存,关注课堂控制、是否被学生接受以及他人的评价。
(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teagsituations)。
在教师顺利通过了早期求生的困境后,他们一般会进入到教学情境关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主要关注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限制,关心自己在这些限制下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4)关注学生阶段(saboutpupils)。
当教师熟练地掌握教学技能以及深刻理解教学情境之后,教师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
他们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与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改进学生的成绩和表现。
这个阶段是教师比较成熟的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