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中国古代就有“天地君亲师”
以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说法。
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道德水准,教师对学生一生的重大影响都是教师职业能够获得崇高社会声誉的基础。
(二)教师是研究者
教师是研究者,这里主要是指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和研究的方式来投入职业生活。
教师的研究性特征主要是由教师职业的对象、环境以及自身发展水平决定的。
从教师职业的对象来看,教师职业面对的对象是人,人的复杂性决定着教师一方面很难碰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另一方面也决定着教师很难使用一种或有限的几种行为来在不同的教育对象那里实现教育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要对每一个教育对象持有探索的眼光,要以探索的精神去实施教育教学行为。
从教师职业的环境来看,教师职业是一种肩负重要社会责任的职业,教师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实施教育工作,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教师不得不时刻以新鲜和探索的眼光来看待自身所处的世界,因为世界的变化可能意味着教师从事教育的基点和标准发生改变,教育的目标和标准同样也需要改变。
从教师职业自身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这种专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究其原因可以说是教育学科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还比较低的专业发展水平意味着教师在面对稍复杂的教育情境时经常很难找到一套成熟的处理方式,因此教师还需要探索,还需要研究。
作为一种研究性职业,教师需要保持研究的心态和兴趣、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的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关注教育研究领域的动向、积极借助专业团队进行研究等。
(三)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教育是一门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职业,这里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不仅要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
这里的道德水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人的一般道德,二是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的高道德要求主要是由教师职业的内容、对象和工作方式决定的。
从教师的工作内容来看,教师的工作是进行教育,至少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而德育通常占据着首要或重要地位。
教师进行德育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己要有道德,不仅要对道德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要能把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来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
作为工作对象的学生个体一般都处于未成年阶段,身心还比较脆弱,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要富有责任感。
作为工作对象的学生群体要求教师要公正、仁慈地对待每个学生。
从教师的工作方式来看,教师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要影响学生,而“身教”
有着“言教”
不可比拟的影响力。
这正是《论语》中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身教”
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示范性,要把自身看做熏陶学生的重要手段。
而且,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师本身就具有了更能影响学生的基础,因为道德本身就能让人信服。
(四)教师职业形象的多重性
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要完成多种任务,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
虽然教师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种板着面孔的严厉形象,但这仅仅是人们认识教师职业的一种原型。
实际上,教师在职业生活中会展示出不同面目,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决定的。
学生在发展中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