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一词语,在实践层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主体上看是现实地分离开来的。
可见,在实然状态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概念上是分离的,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应该在教学的概念中把教与学分开,因为教和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教的问题是教学论研究的中心课题,而学的问题则是学习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这种理解看到了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活动跟学生的活动的不同,通过区分教和学而明确各自的活动规范,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解,对于明确教师教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精细化和专业化,教学的概念也有必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这一传统定义走向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界定。
教学的定义可以表达如下: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学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学习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主要和辅助两个部分,主要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
[7]在这个定义中,教学的本质内在地包含如下三个方面,仅仅强调某一方面都会窄化教学的含义:
第一,教学是一种教育活动,它指向教师的行为,教师是教育者,由教师发起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功能。
第二,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师的行为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学习者,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他们互通教育信息、教学相长。
二、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J.B,1878—1958)。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开始崛起,这种理论以动物实验作为基础,提出的著名的“刺激—反应”
的理论,认为只要给予一定的刺激,就会产生行为上的反应现象,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这种理论有三个基本的特点:(1)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这些外显的行为是可以直接进行观察和测量的;(2)强调强化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3)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只有当这种联结形成,才能产生学习活动。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学理论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1)鉴于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那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控制与强化教学的过程,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传授是可以控制和强化的,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2)鉴于重视强化对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回去,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强化。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学者斯金纳(Skinner,B.F,1904—1990)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按照逻辑变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以“电流”
为内容的程序教学设计
第1步: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____(答案是“发热”
,回答正确,进入下一步)。
第2步: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____(答案是“电流”
,回答正确,进入下一步)。
第3步: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____(答案是“增大”
,回答正确,进入下一步)。
第4步: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____(答案是“减少”
,回答正确,进入下一步)。
第5步: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____(答案是“增大”
,回答正确,进入下一步)。
资料来源: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58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