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这里,有形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不严厉,甚至显得有些多余,但专业人员仍能有效决策的关键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共享信念和强有力的自我约束机制。
有时我们说当教师其实是一种“良心活儿”
,这在某种意义上透露出我们学校组织中的这一面。
专业结构就很多方面而言都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学校组织结构,对教育实践者而言更是如此。
但一种缺少外在约束的组织结构总是具有某种失控的风险。
而专业结构不但抵制外在于专业组织的科层约束,而且抵制外在于学校组织的市场约束和其他诸多形式的公共约束。
而且,就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言,让学校按专业模式运作也存在不小的困难或危险。
事实上,在中小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些不思进取且自得其乐的教师和学校。
(四)权威结构
权威结构(authoritarianstructure)则是在牺牲专业性的同时强调科层权威。
在这里,权威是建立在职位和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
规训化地服从于规则、规章和指示,是其运作的基本原则。
权力是集权的,并且自上而下流动。
规则与程序被非人格化地应用。
上级总是拥有最终的发言权。
此外,晋升到管理职位的人通常是那些忠于组织、忠于上级领导的人。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以惩罚为中心的科层制。
权威结构的学校组织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应当说“屡见不鲜”
了。
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之前,学校组织甚至还是“双权威结构”
,也就是说,存在着学校行政和党支部两个权力中心。
但经验中的作为权威结构的学校组织并非都是那种处处指令、处处监控的学校。
由于权威本身通常也带来懈怠,因此通常只是在学校的重大问题上领导的指示或意志才会登场,其他场合经常盛行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的制度逻辑。
而它对“重大问题”
的理解也跟其他组织结构类型的学校不一致,可能只有那种危及权力自身地位的问题才是需要慎重应对的“重大问题”
。
就此而言,权威结构也是松散结合的,只是这种松散结合不是基于教师的专业自主,而是基于权威本身的狭隘偏好。
(五)混乱结构
混乱结构(chaoticstructure)的典型特征是每天的运行过程中都会充满着混乱与冲突。
它的产生按照前面所提供的霍尔的解释,主要是因为专业取向和科层取向都很低。
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当这两种取向都很低的时候,行动取向取得了对学校组织结构的支配权。
在前面对行动取向的分析中,我们强调它其实是一种参与者的知识与利益取向。
这一理解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混乱结构内部的复杂性。
混乱结构的一种相对较好的情形是学校组织参与者凭借着自己的个人知识和人格行动,但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准很低,而且彼此之间并没有专业结构的学校中组织参与者所共享的那样一套公共知识和共有信念,也没有权威结构中的那样一套明确规则。
最坏的情形是学校组织中不但没有公共秩序,一种认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倒成了组织参与者的共有信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