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四,科技创新突飞猛进。
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并正在取得新的快速的进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从科学技术进步中获得的利益将会不断增加。
第五,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产生革命性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一个“虚拟世界”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
第六,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的格局正在悄悄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越来越的乡村人口走进城市,尽管他们其中还有许多人没有获得充分意义上的城市人口资格,还只是漂泊在城市中的“农民工”
,但是他们已经为城市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社会背景,为思考21世纪学校的目的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宏观的背景。
学校要培养的人,就是要生活于这样的社会并能够建设更加美好社会的人。
2.思考21世纪学校目的所要针对的人的发展问题
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人的发展的要求得以表达出来,从而提出学校目的的主张并对学校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些目的进行评论。
所以,在思考21世纪学校目的时,弄清楚人的发展的要求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正如劳凯声教授所说的那样,“在目的指向上,现代教育表现为更重视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重视个人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就业教育仍然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就业教育之外,又出现了以丰富闲暇时间为目的的闲暇教育、娱乐教育、老年教育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目的除了受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及其制度的制约之外,还程度不同地受个人自我发展需要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在规定教育目的时都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12]
当前,值得人们注意的人的发展包括青少年学生的发展问题有以下一些:首先,部分青少年学生发展动力匮乏的问题,生活在一个小康的时代缺乏追求更大价值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刻苦精神。
发展动力匮乏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困难不仅在中小学校是大面积存在的,而且在高等学校也存在。
学生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后进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够得到很好地满足。
因为部分学生的发展权利在学校里得不到尊重、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辍学现象屡禁不止,在个别地方还比较严重。
其次是片面发展问题。
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亚洲国家表现的尤其突出,迄今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体质或智能的发展方面,没有同样地在情感领域、道德领域或价值领域、人格领域出现,一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情感、道德或价值以及人格领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或提升,许多人身心和谐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自杀、吸毒、酗酒、抑郁等心理—精神现象屡见不鲜,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再次,个性、社会性与类特性的发展不够和谐。
完整的人性包括了个性、社会和类特性三个部分,分别反映和支配了人们的三种生活状态。
人的发展,人性的形成和提升,应当是这三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帮助人们不仅成为他们自己,而且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表明,一些人在追求自我发展过程中对自我成长的关注就其程度来说已经远远地超过对他者或组织成长的关注,个人主义、唯我主义价值原则支配了部分人的日常生活,社会责任感和人类意识比较薄弱。
不过,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汶川地区里氏8级的大地震,则让人们看到了人类意识的涌现和社会责任感的迸发。
成千上万的人为地震中遭受不幸的人们哀悼,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们团结起来为地震中遭受巨大损失的人们捐款捐物,献出爱心。
3.思考21世纪学校目的的概念框架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分析,21世纪的学校目的既应该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改革的要求,也要针对当前人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还应该体现21世纪人类社会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目的的总体趋势。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21世纪学校目的的概念框架并加以简要阐释,供教育实践工作者参考。
(1)总体规格:面向世界的中国人
20世纪8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简称“三个面向”
)之后,“三个面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