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种社会的差别与不平等几乎是从来如此,而且在可见的将来也不会消失。
存在着社会差别或不平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隔阂、排斥和歧视,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着每一社会群体、每一个人的幸福。
因此,加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理解与对话,培植共同的社会意识、价值与理想,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感,对于社会的存在、发展和进步来说至关重要。
“任何人类社会的团结,都源于一套共同的活动和计划,也源于共同的价值观,而这一切又是共同生活愿望的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质的和精神的联系不断相互加强,并在个人和集体的记忆中成为广义的文化遗产,这一遗产又正是人的归属感和休戚与共感情的基础。”
[7]而要做到这些,依靠家庭、企业、教会等社会组织之外,还必须依赖于学校。
学校特别是现代学校消除或至少致力于消除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或种族的不平等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致力于共同文化基础的学习和公民的培育。
在充满智慧的老师的教导下,青少年儿童从小就会懂得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就会懂得尊重、理解和关怀这些社会态度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减少对于差别和不平等的极端情绪,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分裂,实现社会的团结和有序变革。
3.学校是社会进步的有效工具
人类社会的进步,通过政治领域的变革、经济领域的繁荣、文化领域的昌盛以及人类生活领域的幸福等各方面表现出来。
这诸多方面的改良或改善,没有哪一方面能够离开学校。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需要学校发挥积极作用,学校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可以直接进行民主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或未来公民掌握民主政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方法与信念。
杜威的许多著作,从《我的教育信条》(1897)到《学校与社会》(1898)再到《民主主义教育》(1916)无不深刻地阐明了这一道理。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校是民主政治的摇篮。
经济领域原先是一个物质生产领域,现在扩大到了服务行业。
但不论是在哪一类经济领域,要想实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补充具有新态度、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和新价值观念的劳动者。
学校正是形成和提高这些素质、准备未来劳动者和输送一批新一批劳动大军的地方。
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又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职业实践,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保障和价值原则。
文化领域的昌盛一方面取决于对既往文化传统的学习、接受、批判,另一方面取决于对现实种种文化因素的认知、比较和选择,在开放的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甚至还受到不断涌入的他文化的影响。
传统与现实之间、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如何处理,单靠感性的经验和个人的直觉是不够的,必须经由学校的渠道加以梳理、讨论和总结。
学校是一个文化交融与创新的场所,是一个文化与年轻人相互遭遇、相互创造的场所,也是一个培育正确的文化态度、促进文化理解和文化宽容的场所。
此外,学校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还通过批判社会现实中消极的一面、传播新的社会理想、培养新的一代社会公民而实现。
学校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也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
年轻人和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敢于怀疑、敢于批评、敢于憧憬未来的新社会。
学校文化的这种特征,使得学校是一个酝酿未来新社会的地方。
可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孙中山先生才说,小学教师的责任比大总统还要大。
总统只是现实社会的统治者,而小学教师及其中学、大学的同仁们则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
学校教育的价值具有一种明确的未来指向。
三、学校的人类价值
迄今为止,学校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广泛的认同,对于学校的人类价值则缺乏足够的认识。
学校只是成为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工具,学校没有成为人类唤醒、人类理解与人类和谐的基石。
正如罗素所曾经批评的那样,“在每个国家中,历史教学是为了美化国家:儿童学会相信他们自己的国家总是对的而且总是胜利的,他的国家产生了几乎所有的伟大人物,而且在所有的方面都比所有其他国家优越。
因为这些信仰是颂扬性的,所以他们容易被吸收,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因为后来的知识被从本能中逐出。
……在各国所教授的世界历史的错误观念是属于鼓励斗争和为顽固的国家主义服务的那一类。”
[8]这种现象在今天的学校教育里依然存在。
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愈加广泛和深刻的时代,学校教育应该有更加宽广的价值理想,应该强化自己的人类价值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