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学校效能研究开始于政府对学校公平问题的关注,而后为推翻科尔曼的研究结果所开展的大规模的学校“投入—产出”
模式的研究,均是政府政策关注的结果。
有效学校研究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最后均转化为了美国学校改进运动的实践。
此后,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所采取的增加学校自主权,加强对学校的质量责任要求,增加家长对学校的选择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政策,均是在学校效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2.促进学校的改进与发展
学校效能研究是由学校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引起的,主要致力于探讨影响学校有效性的因素,得出了一系列与学生成绩相关的学校特征,这为学校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认知基础。
在学校效能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国际上出现了一批学校改进的项目,如开始于1986年的加拿大“哈尔顿有效学校项目”
(HaltoivenessSchoolsProject),开始于1991年的英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计划”
(ImprovingQualityofEduforAll,IQEA),始于1995年的美国“巴克莱—克维特项目”
(TheBarclay-CalvertProject),以及1998年在欧洲八国实施的“有效学校改进项目”
(EffeessSproveme)等。
这些研究项目将学校效能的研究成果操作化,并将其放到学校改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去。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学校效能研究转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人们相信,在改革学生行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方面,学校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
学校效能研究的成果应用主要在对教育教学的监控和评估方面,包括对学生学业进步的评价。
学业评价是测量和监控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使学校主动获取教育效果的信息,为学校及时改进提供参考,还可以向学生传递学校和教师关注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的进步感兴趣的信息,促进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帮助教师、家长了解并管理学生的进步,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在有效学校里,经常监控学生的进步情况是学校效能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由于不断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才促进了学生的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
[1]孙绵涛、洪哲:《学校效能初探》,《教育与经济》,1994年第3期。
[2]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页。
[3]张煜:《学校效能评价》,《中小学管理》,1997年第7期。
[4]杨琼、范国睿:《学校效能研究的现状与反思》,《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6期。
[5]Steurkey,MarshallS.Smith,EffectiveSchool:AReview,ElementarySchoolJorunal,Vol.83,no.4(march1983),pp.427~452.
[6]JosephD'Amico(1982),EachEffeaybeOneofaKiionalLeadership,Vol.40(December1982),pp.61~62.
[7]RonaldEdmonds(1979),EffectiveSchoolsfortheUrbaionalLeadership,1979,10:Vol.37(October1979):pp.15~24.
[8]姚利民:《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9]托尼·布什著:《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强海燕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9页。
[10]吴清山:《学校效能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第19~20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