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完全取代手工操作、取代手工账簿,打印账簿只是权宜之计。
既然企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已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因此一切查询检索都可以直接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
随着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有关部门和人员(如上级机关或审计人员)都可根据需要配备计算机终端,查询或审计所需的会计数据。
但是,鉴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定期输出某些简化格式的账簿还是必要的。
由于能够以可靠的存储系统长期保存大量的信息,打印输出的账簿就可以适当从简。
比如,允许货币资金日记账采取活页簿;总账可以采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对照表”
的形式代替(以表代账);明细账可以定期满页打印,也可以在一张账页中打印几个分户等。
(4)人员分工和组织机构不同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人员将由会计专业人员、电子计算机软件、硬件及操作人员组成。
要求这些人员是既懂会计知识,又懂电子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组织机构由原来有相互稽核牵制作用的专业组构成,改变为由会计数据处理部门、会计数据管理部门以及系统维护部门构成,形成一个新的内部控制网。
(5)内部控制制度不同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机构内部的牵制、稽核制度。
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
原手工操作时,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在企事业单位中有各种明确的规定,如对会计凭证的编制、审核、批准的规定,对实物保管账证、账物的稽核制度,对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等制度的规定。
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人员的岗位及内部牵制制度将随之有所变化。
在一些中、小企业,经济业务比较简单,全部会计业务集中在1~2台单机上处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大体是制票、稽核、录入、校核、维护。
在大型或中型企业,经济业务比较复杂,分工较细,对各种会计事项的处理往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而且每一个岗位的会计人员可以自行处理其岗位的业务,录入经过稽核的会计凭证要素,使之进入网络系统。
系统的中心接收其数据,并根据各个岗位的需要传输、调取、处理这些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制票、稽核、录入集中在一个岗位(不是集中在一个人),系统中心则负责校对与维护。
总之,无论是单机运行还是网络环境运行,原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原手工操作时的一部分内部控制被计算机技术所代替,已转化为计算机自动控制,使原来的这些内部控制失去作用。
如账簿的平行登记、账与账之间的内部控制,将由计算程序自动完成,不会出现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不一致现象。
根据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特点,还要制定一些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软硬件维护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