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能量释放不当时,歪脖摇头及口吃——口吃儿童的咨询与矫治
banner"
>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
造成口吃的根本原因是环境压力使儿童情绪过度紧张,以致声带处于紧张状态。
儿童试图解脱这种紧张状态便形成口吃。
所以,归根结底,口吃属于情绪问题。
口吃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5%。
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是在5岁以前发病的。
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最易在幼儿期纠正。
如果在幼儿期不纠正,口吃可伴随终身。
口吃儿童有的还伴有挤眼、唇颔颤抖、歪脖子、摇头等动作。
口吃儿童会为口吃而痛苦,往往回避集体,少言寡语,变得孤僻、害羞、胆怯、自卑;有时易于激动、情绪不稳、敏感、恐惧、焦虑,也有睡眠不佳或食欲不振的。
口吃影响儿童的人际关系,也可能产生学习困难,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儿童感到害怕、紧张、焦虑、担心时,往往会口吃。
有的儿童由于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与生人、自己害怕的人讲话时,情绪十分紧张,言语表达就不太流利。
这时,如果受到对方或他人的挖苦、嘲笑,就会更加紧张,害怕说错话,说话时压力很大,失去信心,从而发生口吃。
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言语表达不流利的习惯就会在儿童身上固定下来,从而造成口吃。
大部分儿童的口吃是在幼年时模仿他人的口吃而学习得来的。
口吃的感染性很强。
儿童之间互相模仿,和口吃的人经常接触,因觉得口吃的人说话特别好玩而模仿,都容易学会口吃。
父母若把孩子学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看作口吃,操之过急,忙于矫正,反而易使孩子形成口吃。
父母强迫左撇子孩子改用右手,孩子往往也会发生口吃。
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过分受罚、环境突然改变,亦可导致口吃。
统计表明,学龄儿童真正患口吃的只有1%~4%,其中80%的儿童不经治疗会自发痊愈;口吃延续到青春期、成年期的只有1%;9岁以后很少发生口吃现象;男孩的口吃比女孩几乎多4倍。
据记载,有过口吃的名人有亚里士多德、德摩斯梯尼(古希腊演说家,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而闻名)、波耳、达尔文、华盛顿、拿破仑、牛顿、丘吉尔、罗斯福、玛丽莲·梦露、韩非子、柳亚子、詹天佑等。
由于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所以对口吃的矫治,应从心理治疗入手,着重于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然而,一时性的口吃现象是不需要治疗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智力发展,可以自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