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门的前后地面应铺装提示板,其形状、质料应不同于周围的地板(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在建设时故意留出深2~3厘米、面积为40×60厘米大小的浅坑,然后用鲜艳的脚垫补平,既是视觉和触觉的提示板,又起到清灰的作用)。
建筑物的墙角和书桌角最好做成弧形,以免碰伤学生。
道路应平整而无坑坑洼洼,更要避免无盖的下水道或水井出现在路中。
在道路两旁和走廊间,应该备有足够亮的灯。
墙上的宣传画、黑板报和通知栏等应适当降低高度并配有点字,以使视力问题学生能看到或摸到。
教室内应尽量保持安静,因为视力问题学生必须靠听觉来完成大部分的学习和了解周围情况。
教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和书架留给视力问题学生。
有人做了不同照度对儿童视疲劳影响的实验,结果指出,在照度为10~1000LX范围内,照度越小相对视疲劳越大,照度最好定在200LX,至少不应低于150LX。
我国规定,教室、实验室桌面上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200LX,黑板上的照度不应低于250LX。
为适应于低视力学生的教学需要,教室课桌上宜配置局部照明灯具,台灯最好采用折叠摇臂式的,它可固定在课桌的边缘而不占据桌面面积,能自由移动,并可根据要求调节亮度,以适应视力问题学生对光线的不同需求。
教学用房的灯具应配有保护灯罩或灯栅,不得使用裸灯,不得在灯具上使用遮光或漫射材料。
灯具应按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排列。
应适当提高灯的悬挂高度,以防止产生直接眩光。
视力问题学生进入新的校园环境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熟悉。
在他们正式随班就读之前,要先带他们了解自己教室里的布局:课桌椅的排列,讲台、书架或书柜、黑板、黑板报、通知栏、门窗、纸篓、灯的位置。
一般认为,教室的环境不应随便更换,以免给视力问题学生带来困难和危险。
但是,现在有些人提出,教室的环境可以依据正常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变换。
视力问题学生只需花几分钟去了解新环境的安排,花几分钟去主动摸索已改变的环境,再辅以简单的说明和必要的帮助,就完全能够适应。
应在熟悉教室以后,再指导他们认识教室在学校里的具体位置以及与其他处所的关联。
要用凸点或凸线制作校园路线图、地形图,或者在沙盘上制作校园立体模型,使视力问题学生通过触摸去理解地图上所表达的空间关系,了解学校各个部分的位置和整体情况,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路径,同时还要用语言描述器、定向辅助器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
视力问题学生通过触摸和实地行走,较容易形成心理路线图(心理地图),因而能很快熟悉校内环境,达到行走自如。
在教师指导、同学帮助之外,还应注意让视力问题学生自己去探索。
许多视力问题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并无多大困难,但在新环境中却表现得很紧张。
教师和同学不应为此而全部代劳,而应一有机会就鼓励视力问题学生独立、主动地去探索新环境,增强其独立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减少他们的依赖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