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形容自己的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工作中难以获得**和意义感,难以获得振奋激扬的精神状态,导致了教师对工作的倦怠和厌弃。
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状态。
因为,当教师带着这样的精神状态去教育学生的时候,教育的理想状态是难以实现的(见图6-2)。
图6-2“作为教师总有干不完的事,节假日都难休息”
的百分比图示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整体的时间影响中,不同学段和学校所在地教师是存在差异的。
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事后多重比较,可以发现小学与初中、职业学校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小学在工作时间被占用程度上高于初中,高中与初中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高中在工作时间被占用的程度上高于初中。
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加忙碌,在时间上更加紧张的原因在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需要老师有更多的照顾以及和家长的交流沟通。
而高中比初中时间紧张的原因在于高考逼近,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更重,晚自习值班以及节假日值班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在时间自主性上,小学与初中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小学教师在自主时间上低于初中教师。
另外一个问题是,城市与农村、乡镇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县城存在显著的差异,城市教师在工作时间被占用的程度上明显高于农村、乡镇和县城。
城市教师在自主时间上低于乡镇、农村和县城教师。
此外,时间的占用和剥夺问题在学科上存在明显差异,数学学科教师比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感觉更加紧张,时间压力更多。
这可能与数学学科在教学中难度更大、学生学习困难需要教师更多辅导以及数学作业的批改量更大有关。
在高负荷工作量的背后,无意义的工作充斥着教师的时间,疲于应付的教师们坦言“我感觉自己已经开始‘混日子’了”
,而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混日子这一情况的教师比例竟然达到了22.4%。
为了检验不同任教科目、职称、学历、学校级别的教师在混日子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对教师的虚度时间进行了任教科目、职称、学历、学校级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不同任教科目、职称、学历、学校级别的教师在虚度时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经过LSD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体育和微机课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混日子”
的倾向更为显著。
这可能与这两门学科是典型的副科、在学校管理中不受重视、教师的工作价值感更低有关。
(三)教育改革因素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
身处教育变革之中,教师的自我认同无疑会受到各种改革的影响。
“复杂的变革会激起抗拒,因为它挑战了人们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
它让人们承担损失、经历不确定性,甚至表露出对人和文化的不忠诚。
因为,复杂变革强迫人们提出问题,并且可能强迫他们重新确定其身份的各个方面。
它还挑战了他们的可以胜任感。
损失、不忠诚以及无能感带来了一大堆问题。
难怪人们会抗拒。”
[3]也就是说,教育变革会带给教师巨大的挑战,教师的自我认同会在复杂的变革环境中发生变化。
在教育现实中,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还是消极的抗阻者,取决于教师对改革的认同度,教师越是认同教育改革,就越能够参与到改革进程之中,反之则会排斥改革。
然而,无论是怎样的主观姿态,教育改革的推进是不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教师又必须接受改革,教育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是否符合教师个体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
在当前,各项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达91.8%的教师反映“现在教师越来越不好做了”
(见图6-3),这个极高的比例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开放性调查中,教师们对职业体验的陈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老师难做的原因,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整个环境而言,教育所能发挥的价值很有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