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教育下,在各方面有进步感到很快乐,孩子们的单纯、天真、可爱让我感觉当幼儿教师太好了。”
这些话语都是幼儿教师通过幼儿成长实现自我成长的真实写照。
所以说,通过满足幼儿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个体自我认同。
四、幼儿教师的社会性影响因素削弱了幼儿教师的社会自我认同
随着教育不断变革,社会对教师职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教师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和期望,就不得不对自身做出改变。
在任何一个社会或时代,都会对教师职业提出某些与社会变革特征相吻合的外在规定性要求,当教师个人不具有这种角色规定性时,则被看作是“落后”
(或者是“抗拒”
)的表现。
[10]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具有“规定性”
,但是教师作为一个“人”
,他对教师职业也有自身的期待,在这两者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中,教师逐渐发生对自身的改变和调整,这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并且,教师作为教师集体中的个人,对职业的期待会受到来自其他集体成员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的,如果教师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那么教师就会形成对职业的消极感受和低认同感。
如果教师对职业产生不满情绪,就不会主动达到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并且会导致自身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教师的社会自我认同。
(一)幼儿教师较低的社会地位
所谓社会地位,指人在社会结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很多,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其中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地位和权力因素[11]。
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时,总离不开经济收入、社会权力和职业声望等基础性要素。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经济因素和社会声望两个因素。
1.经济地位较低
经济地位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经济地位的衡量标准可以是经济收入的多少或财富的多寡,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社会地位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我国,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待遇一直都比较低。
从纵向来看,20世纪末以来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时至今日离我国《教师法》第25条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的要求相去甚远;从横向来看,幼儿教师与其他职业的经济收入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是与同为教师行业的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比较而言,幼儿教师也是处于最底层。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完全没有得到它作为一种教师职业所应该得到的待遇。
有老师谈到经济收入时说:
“我感到当幼儿老师非常光荣,我也很喜欢,我干了20多年,但是工资实在太低,无法正常生活。”
“想好好奉献,却独增伤感;幼儿园利润很高,教师待遇很低,我非常热爱教师事业,但一年7600元的工资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
为什么有的幼儿教师谈到工资时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
。
一直以来,社会对教师的定位总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是“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的“蜡烛”
,片面注重教师的奉献价值。
然而,教师是一种职业,这就意味着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也需要经济收入的支持。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也需要物质来进行交往,并不能只依靠“精神食粮”
来生活。
我们要把教师看作“现实”
中的人,而不应该看作“理想”
化的人。
虽然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较低的外在物质回报会影响教师的职业感受,造成教师对工作的消极情绪,使教师形成较低的社会自我认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