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自我职业胜任力受挫,职业自信被削弱
课堂管理以及教学方面的受挫事件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师范生对于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产生了质疑,职业自信受到削弱。
“管不住学生”
“上不好课”
,职业生活中的成就体验过于匮乏,自我职业胜任力和效能感难以建立起来,这些对于处于专业发展初始阶段的教师而言是一种灾难性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甚至需要及时的心理和教育干预,使其能够正确对待受挫事件,否则的话,这些体验对其整个职业生涯都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而职业自信的修复也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2.产生职业价值认同危机,职业理想和选择发生动摇
后进生转化以及师生关系受挫,令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产生认同危机。
他们满怀理想和**来到教育实践当中,希望以自己的知识和付出改变学生的处境,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然而事实却是学生厌学而又冷漠,对教师的付出根本不买账,而家长对于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弥漫在环境中的“读书无用论”
,令他们开始怀疑成为一个好教师的价值。
“热情被消磨”
“理想被打击”
成为师范生内心深深的伤痛。
他们不怕付出,害怕的是付出之后没有认可和应有的回报,他们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从而导致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动摇。
“顶岗实习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心”
,这是在现实中遭受打击之后一些学生对于未来的定位和选择。
“感动中国里有些偏远山区的老师,那里的孩子愿意学习,求知欲强,那老师也愿意教,能教出成绩来。
而这里的孩子,家里都有钱,也不愿意学,以后要是真在乡村里教学,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吗?孩子爱学还好,起码你能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要不然,若干年后,工资又低,生活没有着落,心里也很空落,到那时,我会甘心吗?”
3.对已有职业观念产生认同危机,导致职业观念上的混乱
学生并非带着空空的头脑走进实习学校的,他们携带着在大学学习中所获得的丰富的教育观念走进了现实,在现实中检验和反思着这些观念。
在检验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理论观念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多差距甚至相互矛盾,究竟相信“大学老师讲的”
还是“指导老师讲的”
?相信书本还是相信现实?很多实习生开始产生矛盾和困惑。
“要不要对学生微笑”
“能不能体罚学生”
“到底是给他们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这些困惑真实地摆在实习生的面前,成为一种巨大的实践挑战。
实习之后我发现,书本上学的那些教育理论在实际当中用到的很少。
书上说对孩子们应该微笑,但这些孩子就是属于给他们个笑脸他们就起哄翻天的那种类型。
所以,指导老师告诉我“不要给他们好脸色”
。
书上说要给他们讲道理,实际上,他们什么道理都懂,就是不去做。
道理根本很无力。
书上说不要体罚学生,但有些学生就是欠揍,好好教训他们就老实了。
(二)受挫事件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积极影响
1.对职业自我的认知更为清晰
“知耻而后勇”
,受挫体验虽然在情绪和情感层面令实习生感到痛苦,但是这种挫折体验对于作为学生的他们却弥足珍贵,因为在结束实习之后,他们还要返回大学校园,还有一年的时间学习和提升自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