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骨折
幼儿在意外事故中使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导致骨折。
幼儿的骨折常伴有剧烈的疼痛,骨折的肢体失去功能,骨折处肿胀、畸形,复杂骨折除以上症状外,还可合并血管、神经、肌肉损失的表现,如出血、骨折远端以及肢体麻痹等。
骨折的处理方法:
固定伤肢、限制活动。
如果患肢明显畸形,可用手牵引患肢,使之挺直,然后加以固定。
如有出血,应先包扎、止血,然后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临时固定。
固定的方法如下: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就地取材,选择长短、宽窄适合小儿的竹板、木棍、硬纸板等,用来作为夹板,垫上棉花或布类,先固定骨折的两个断端,然后固定上下两个关节,露出手指或者足趾,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如果指(趾)苍白发凉,说明固定得太紧,应放松绷带,重新固定。
如果没有夹板或者其他代用品,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患儿经过妥善固定以后,应迅速送往医院,在运送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有无其他症状。
2.脱臼
由于外伤、牵拉上肢或穿脱衣服用力过猛等原因常引起婴幼儿脱臼。
脱臼后,肢体变形,如常见的幼儿肩关节脱臼后,上肢就无法正常运动,局部疼痛并出现关节肿胀等现象。
脱臼后可让保教人员或医生复位。
资料链接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调查
世界各国的调查显示,学前儿童意外伤害最常见的类型有车祸、跌落、烧烫伤、溺水、窒息和中毒等。
在我国,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以跌伤、烧烫伤、交通事故和中毒为主。
1.交通事故。
发达国家,交通事故一直占据儿童意外伤害首位,受害者中,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2.跌落。
在几种主要意外伤害中,意外跌落居非致死性伤害首位,学前儿童多见,其严重性在于常见、多发、后遗症率和致残率高。
3.烧、烫伤。
热粥、热饭、热菜、热油、开水的烫伤最为多见,鞭炮、炸药等危险物品爆炸也是屡见不鲜,酸、碱、石灰烧伤和电灼伤也时有发生。
4.中毒。
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煤气中毒、过量食用营养品中毒近年在各地也都很多见。
5.溺水与窒息。
溺水者,男童多见,夏季高发。
窒息的原因多种多样,睡眠过程中的窒息,吃奶时造成的窒息,还有异物引起的窒息死亡,各个年龄都有发生。
所以窒息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