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
banner"
>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评价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生物化学指标等。
1.形态指标
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
如长、宽、围度及重量等。
评价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时,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胸围、头围、坐高、上臂围等,它们不仅测试方便,而且能为准确评价生长发育的水平和速度提供重要信息。
(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它代表身体各器官、系统、体液重量的总和,是反映学前儿童短期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
1岁以内婴儿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进行:
1~6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700(克)
7~12个月体重(克)≈6000(克)+月龄×250(克)
正常足月婴儿在出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加最迅速,平均每月增加800~1000克,出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3~6个月每月平均增加体重500~600克,6~9个月每月平均增加体重250~300克,9~12个月每月平均增加体重200~250克,1岁时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
2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2岁后到七八岁,体重每年增长不足2千克,可用以下公式估算体重:
1~10岁体重(千克)=实足年龄×2+7(或8)
称体重时,1岁以下可取卧位,1~3岁可取坐位,3岁以上可取站位。
使用前应先校正零点。
测量时,调整砝码至杠杆平衡,记录读数。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千克。
读数时,以千克为单位,至小数点后两位。
体重测量应在早晨、空腹、便后进行。
儿童可**或穿背心、短裤,也可在测后扣除衣服重量。
(2)身长(高)。
身长(高)是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与地面相及处)的垂直高度。
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准确,应采用仰卧位测量,故身高又称身长;3岁以后可立位测量,称身高。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厘米。
身长(高)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50厘米,第一年增长最快,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1.5厘米,1岁时约为出生时身长的1.5倍,即75厘米左右。
第二年增长速度减慢,平均增长10厘米,以后每年递增5~7.5厘米。
1岁以后平均身高估算公式为:
身高=年龄(岁)×7+70(厘米)
身高受种族、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较明显,受营养的短期影响不明显,但与长期营养状况有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