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十五、如何评价与分析儿童的作品
banner"
>
幼儿作品是孩子心灵的写照,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每个作品都是一颗纯真的童心的自然流露和展现。
有效地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积木、手工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促进他们在欣赏美、鉴赏美、语言表达自评和互评以及想象力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利用有效的评价策略让教学活动鲜活生动起来,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最终促进儿童的发展呢?
1.多用肯定评价
从性质的角度来说,评价可以分为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两类。
肯定性评价是指对幼儿的评价以肯定为主,主要有表扬、赞许、认可等方式。
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教师要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寻找和挖掘积极因素加以肯定。
教师传递给幼儿积极的情感,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行为或者表现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教师积极肯定的态度会让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屮。
2.多用具体性评价
很多教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会笼统地以一句“画得真好”
“搭得太棒了”
带过。
这类笼统的评价往往变成了教师的一种口头禅,这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评价不是发向内心的,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表现动机,评价的强化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教师要具体解释评价结果,要具体说明幼儿的作品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如何改进。
要使幼儿从教师的言语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能让幼儿在进一步学习时目的明确,信心坚定,兴趣浓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样,不仅能让幼儿自身得到成功的体验,对其他幼儿也是很好的榜样示范。
所以,教师要估量幼儿的内在需要和教学情境的特殊需求,对幼儿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3.在看待幼儿的作品时,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尊重个性和差异
由于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幼儿的作品往往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不应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评价,而是应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挥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下面,我们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为例,来说明如何做到这一点。
(1)顺应幼儿的天性。
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不拘泥于教师的要求,他们喜欢天马行空,漫游在自己的世界里。
此时,老师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和要求强加给孩子,而要顺乎天性,因势利导,放开孩子的手脚,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他们的特立独行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并给予适时的引导。
(2)尊重个性和差异。
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绘画特点,对不同孩子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孩子逐渐提高。
[1]比如,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孩子,行动快,敢于想象,画的画较大,但不细致,画面不够完美。
我们要肯定他敢想、敢画、大胆下笔的优点,同时启发他在画面干净整洁、用色协调上下功夫。
而文静内向的孩子画的画干净清秀,但较拘谨,缺乏大胆创新,在表扬其细致认真的同时,还要鼓励他无拘无束,敢想敢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