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时老师拿了块石头放了上去,石头也滑了下来,旁边的小朋友们同样叫了起来:“滑下来了!
滑下来了!”
这回老师拿了一个装着沙包的塑料盆过来,让小朋友试着端一下,好几个小朋友都说盆很重,端不起来,老师自己端起了盆子,并把它放在了滑梯上,盆子很快就滑了下来,小朋友们高兴地喊着:“盆子也滑下来啦!”
在这里,细心的教师通过对游戏的观察发现了教育契机。
当她看到小朋友们对“鞋子从滑梯上滑下来”
这一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及时地抓住了教育的时机,接下来有意安排了把石头、装满沙包的塑料盆依次放在滑梯上的情节,结果自然出现了相同的“滑下来”
的结果。
这时老师并没有停止教学,而是对这一现象的作用进一步引申,联想到了工人叔叔装卸货物时,利用滑梯可以装卸很重的货物,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随机出现的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事先预设的,也不是游戏的必然环节,而是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活动时,偶然发现了教育的因素,并及时捕捉这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既满足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又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使幼儿在玩中学会了相应的知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
的教学效果,体现了游戏教学化的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双重特点。
(2)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属于教学的基本范畴,其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和交往实践的统一。
但是,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学具有特殊的组织形式,即幼儿园教学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在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支配下,运用游戏手段,使得教学气氛轻松活跃,孩子们在学习时产生游戏中的体验。
这里要注意尽可能淡化教学的目的性,强化游戏的手段性,轻结果、重过程。
【案例】大班幼儿如何学习测量
为了让大班幼儿学习测量,老师设计了扔沙包的系列游戏。
首先,老师提前缝制了几个色彩鲜艳的沙包,激发了幼儿玩沙包游戏的兴趣;然后,她把幼儿带到户外,这里的地面是由水泥方砖铺成,老师先让幼儿扔沙包,并提出记着谁扔得较远。
“怎样知道谁扔得多远呢?”
有的幼儿提议数地上的方砖,老师并没有反对幼儿的提议,而是要求把扔的结果记下来,然后进行比较。
于是,统计问题在游戏中产生了。
经过几次游戏之后,幼儿发现这种数方砖的方法不准确,进行统计时总是为谁扔得更远产生意见分歧,怎样解决这些纠纷呢?老师提出更换游戏地点的方法,把游戏安排在了没有方砖的操场上进行。
这时,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没有了方砖,更不知道谁扔得有多远了。
幼儿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如用棍子、绳子、跨步等方法,可是这些方法也不太准确,怎么记录呢?于是,老师告诉幼儿前面的方法虽然都可以测量距离的长短,但是测量结果都不准确,不容易进行比较,它们都叫作非标准化测量工具,有没有更好、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呢?接下来,老师就很自然地把标准化测量工具介绍给了幼儿……
上述游戏既不同于幼儿自发的随意游戏,也不同于幼儿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它是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是用了游戏的“糖衣”
包装了教学任务的“良药”
,使幼儿在游戏的体验中获得了教学的效果。
在这里,幼儿的游戏不断出现新异、刺激,充满挑战性,幼儿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更自然、更轻松愉快,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化”
与“教学游戏化”
形成了游戏与教学之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打破了过去那种游戏与教学互不干涉、游戏归游戏、教学归教学的观念,使游戏与教学能够相互生成,游戏可以引发教学,教学也可以生成游戏,同时也使游戏与教学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使它们在幼儿发展中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弥补双方不足,达到了一种双赢的教育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