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好了,现在请你们开始吧!”
这时候孩子们就争论起来,有的孩子说:“重阳节是在春天的时候。”
有的孩子说:“重阳节是在秋天的时候。”
有的孩子说:“重阳节要登高。”
还有的孩子说:“重阳节要吃年糕。”
……不管孩子们说得对不对,教师给了他们足够时间来讨论,在孩子们之间引发认知冲突,让孩子在活动之前有所准备。
虽然此次活动时间长了一点,但是孩子们充分享受了这次主题活动。
3.指导时切忌包办或过分指责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具有学习和活动主动权,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经常越位,“帮助”
儿童决定读什么样的图书,做什么样的游戏,画什么样的图画……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儿童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做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为儿童逐步搭建起学习的支架,而不是一味地苛求儿童达到良好的学习结果,更不是将标准的答案告诉儿童,使其模仿。
我们应该站在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上给予儿童适当的指导。
比如,孩子不知道怎么画帽子,教师经常做的是拿着孩子的手一笔一画地教他怎么画帽子,这时孩子的手已经不是自己的手了。
孩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看似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个画画任务,但这只是教师完成了一幅帽子的图画,儿童得到了什么?他下次还是不会画,在绘画方面没有任何的收获。
指导的步骤可以是:首先,教师可以跟儿童商量要画什么帽子,是鸭舌帽还是圆顶帽;其次,教师可以提供实物,从教室里找一顶帽子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临摹;最后,如果儿童还是不会,教师可以提供帽子的简笔画让儿童进行临摹……这样才是指导,而非包办或替儿童完成。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不要一味责备孩子的错误。
孩子的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式也不明显,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
有些教师一见儿童在学习中出错就很生气,其实错误是孩子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如果教师很不理性地一味责备孩子的错误,而不帮助孩子分析、查找原因,最终只会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
我们应该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进步和特点上,巧妙忽略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教师过度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就等于强化孩子的错误,这样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粗心的毛病,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的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1]刘焱,潘月娟,孙红芬.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历程回顾与现状分析[M]朱家雄.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7.
[2]朱家雄,张婕.“纪录”
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J].幼儿教育,2005(6):20.
[3][美]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