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②减少毒物的吸收。
消化道中毒应立即服食或灌入牛奶、豆浆、鸡蛋清等,以保护消化道黏膜,减少毒物的吸收。
被蛇、虫叮咬所致的中毒,可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带结扎(每15分钟放松1分钟),并伴以扩创排毒、吸吮排毒等方法,以减少毒物的吸收。
③加速毒物的排出。
对煤气中毒的患儿可用高压氧疗法,促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使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增多,加速一氧化碳的排出。
对皮肤吸收和口服毒物引起中毒的患儿,可通过大量饮水、输液等方法利尿排毒。
④尽可能收集残余的毒物、患儿呕吐物等,以便医生据此鉴定毒物类别,明确诊断和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
(6)异物入体的处理。
①气管异物。
学前儿童常会将小物件如纽扣、珠子等放入口中,或在进食花生等食物时谈笑、哭闹而做深呼吸动作,由于喉的保护性反射能力较差,将这些物品吸入气管,形成气管异物。
异物进入气管后,幼儿会有剧烈的刺激性呛咳、呕吐、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
气管异物自然咳出的可能性较小,应送医院急救。
②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多由幼儿自行放入,也有同伴放入。
异物在耳道内会引起异物感,如触及鼓膜会产生耳鸣,异物还会引起耳道局部感染。
较小的异物可用小钩或镊子取出,也可让幼儿头偏向异物侧单脚跳,异物有可能被排出。
昆虫爬入外耳道,可用灯光诱使昆虫爬出。
豆类等植物性异物忌用水灌冲,因异物遇水膨胀,更难取出。
③鼻腔异物。
鼻腔异物大多由幼儿自己放入,常见的有花生米、豆类、小物件等。
鼻腔异物可引起幼儿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发现幼儿将异物塞入一侧鼻孔,可用手压另一侧鼻孔,让幼儿用力向外呼气,使异物随气流冲出;也可刺激幼儿的鼻黏膜,使其产生喷嚏反射将异物排出。
当这些措施无效时应送医院请医生及时取出异物。
④眼内异物。
眼内异物多由灰沙入眼所致。
幼儿因异物刺激感到疼痛、睁不开眼。
处理眼内异物,不能用手或手帕揉擦,可让幼儿用力眨眼,利用泪水将异物带出;也可用温水或蒸馏水冲洗眼睛,还可翻开上、下眼睑,找到异物后用干净的棉签、纱布擦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