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明确观察目的,收集观察对象资料。
观察目的是根据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
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做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定观察重点,具体计划观察的步骤。
李娟的研究发现,老师们在观察之前往往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内容,往往什么有意思、能触动人,便观察什么。
这种情况往往影响了观察的深入性和针对性。
一线教师可以把观察的内容提前分为几个方面。
比如,可以按照五大领域来分,分别观察儿童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如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儿童语言能力、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儿童音乐感受能力、儿童美术创作能力等方面。
[3]
(2)制订观察计划。
确定了观察目的,又收集了有关观察对象的材料,并进行试探性的观察后,就应深思熟虑地制订出观察计划,使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
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具体见表7-2。
表7-2教育观察计划的参考格式
(3)做好观察的物质准备。
如果观察要借助仪器(如照相机),就必须事先对仪器进行检查、安装,以及确定仪器的使用时间和人员的安排。
此外,还要印制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迅速、准确和有条理地记录所需要的材料,也便于日后核对、比较、整理和应用。
2.实施观察
教育观察活动不仅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而且要以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为原则。
因此,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同时注意运用教育观察。
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更要运用于改善教育实践。
应尽量按计划进行,不要轻易更换观察的重点、超出原定的范围,致使偏离原定的观察目的。
如果原定计划确实不妥,或观察现象有所变更,则应按计划中的应变措施或实际的变化情况随机应变,但目的只有一个,即力求妥善地完成原定任务,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成果。
选择最佳观察位置。
一方面,要力争处在观察的最佳视野;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
比如,儿童在进行操作活动时,教师可以站在离儿童不远的地方观察,或者坐下来跟儿童一起玩(参与式观察)。
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要求,为此,必须及时进行记录,不要依赖记忆。
教师可以运用流水账的方式,把儿童的所有行为尽量详细地记录下来;也可以利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把儿童的行为拍摄下来;还可以事先制定观察记录表格,以方便记录。
3.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观察结束后,要对观察记录进行初步整理。
对笔录资料要分门别类存放;对录音、录像、摄像资料要登记并做卡片,以免事后因记忆模糊而造成资料混乱。
整理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整理资料,看所需观察资料是否都收集齐了;审查资料,看所收集到的观察资料是否都有效;分类归档;详细说明要解释的内容。
分析儿童的行为是观察的核心,只有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儿童并把观察结果运用于日后的教学之中,但是对儿童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并非易事。
【案例】对楠楠的数学学习活动的观察研究[4]
(1)楠楠的操作材料,见图7-1。
图7-1楠楠的操作材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