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地来理解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各种行为,从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
研究者只有理解了研究对象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和知觉规则,才可能理解他们对自己行为和周围环境的解释,进而才可能理解他们具体外显的行为。
由于理解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因此要求研究者能对自己在研究时的“前设”
、“偏见”
进行反省,尽量达到对研究对象的良好理解。
3.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对变化着的现实的持续探究。
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双方都会改变。
研究的设计可能会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理论的方式也会变。
变化流动的研究过程对研究者的决策以及研究结果的获得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过程本身决定了结果,因此需要加以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4.运用归纳的方法分析资料
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比较凌乱,缺少条理,必须要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质的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用归纳的方法,自下而上地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逐步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质的研究主要是发现什么,而不一定要证实什么,也就是通过对观察、访谈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这种分析和归纳是持续的,通过在不断地收集资料、不断地分析和归纳中发现其中的关联性。
因此,质的研究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质的研究目的是理解特定的社会场景,而不是对与该场景类似的情形进行推论。
5.重视研究关系
量化研究割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要求研究者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时采用价值中立的态度,即要求研究者不要戴着“有色眼镜”
去看待研究对象。
质的研究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而不是物的现象,关于人的研究与自然科学关于物的研究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社会科学的任何研究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研究者的生活背景、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课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研究环节中;另一方面表现在研究时与研究对象的互动过程中。
因此,质的研究承认价值涉入的存在,由于注重对研究对象“解释性理解”
,质的研究特别重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伦理道德问题,肯定和倡导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