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每一个发展领域里都有孩子将要展示的特定态度、行为和技能,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和照片记录来反映孩子正在做的与发展里程碑相关的事情。
(三)聚焦式成长档案资料收集表
以下是喜好、朋友、家庭收集表以及发展里程碑收集表的样例。
续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实物研究法的含义、特点、价值、程序、不同研究者对实物类别的划分以及对实物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实物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等。
为了便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本章节中还特别介绍了国外学者的有关实践研究成果,包括学前儿童绘画作品的一些分析方法、聚焦式学前儿童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方法,并从“喜好”
、“朋友”
、“家庭”
、“发展里程碑”
四个纬度为学生提供了简便、易行、实用的实物资料收集表格,以增强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实物研究为我们更深入地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2.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实物?
3.如何建立和使用聚焦式学前儿童成长档案袋?
4.收集幼儿园中教师用于与家长交流的实物资料,如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等,分析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方式、主题、内容等,写一份实物研究报告。
5.收集不同幼儿园的学前儿童成长档案实物,分析各个幼儿园的儿童成长档案的记录形式、记录特点、存在问题等,写一份研究报告。
阅读导航
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建立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努力寻找一种适用的、可行的成长档案建立方法,美国学者伊·格朗伦和贝夫·英吉儿所著的《聚焦式幼儿成长档案》一书,就是关于这项工作的一个研究成果。
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融理论知识阐释与具体操作说明于一体的书。
它巧妙地将物证的收集框架聚焦在孩子的喜好、朋友、家庭以及发展里程碑四个纬度上,结合具体案例,完整细致地说明了聚焦式成长档案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与需要注意的问题,相信正是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当下所迫切需要的。
[1]邱学青:《对一名边缘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4~26页,幼儿教育,2008(2)。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50~15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62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62~173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189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25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伊·格朗伦,贝夫·英吉儿:《聚焦式幼儿成长档案》,4~26页,169~171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