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确定抽样的方法
banner"
>
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样本则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分析单位(个人或组织、群体),也称为样组。
如何抽样确定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中一项主要的内容。
(一)抽样的基本要求
样本是总体的缩影,是用以推论总体性质或特征的依据。
因此,抽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备代表性,即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能够代表总体。
为此,研究者在设计抽样时就必须做到:
1.明确研究的总体范围与特征
研究者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界定总体,准确确定总体的范围,全面分析总体的各项特征,并对取样误差(指样本的指标数值与总体的指标数值之间所存在的离差)进行正确估计,以便于设计抽样时能从不同层次选取样本,从而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推广性。
2.尽量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研究者在考虑样本抽取的方法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个单位(个体或群体、组织)都具有均等的被抽取的机会,使被抽取的样本之间彼此独立、在选择上没有联系,从而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人为因素。
3.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是指所抽取的样本的具体数量。
研究者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样本数量合理,从而能以较少的研究资源获得较大的研究效益。
样本大小取决于研究类型、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成本(包括时间、人力和物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般来说,定性研究抽取的样本较小,有时甚至仅仅是一个个体或一个案例;定量研究所需要的样本数量则较大——教育调查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100;相关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50;实验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30。
(二)抽样的基本方法
抽样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一般来说,在运用定量方法或大规模、正式开展的研究中较多使用概率抽样,在运用定性方法或小规模、非正式开展的研究中则往往运用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
这种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获得的样本近似于总体。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即在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择的机会是均等的,一般采用抽签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进行。
它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
(2)系统随机抽样,又称为等据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编号,然后按一定的间隔等距离地抽取样本。
这种抽样较简单、随机抽样误差小,操作也同样简单,因而在教育研究中应用较广。
(3)分层随机抽样,又称为分类抽样或配额抽样,即首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不同的层次或类别,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