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我作为一名记者,将市民的疑问传递给王岐山,他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人们的疑问。
通过这次采访,我更加意识到“只有职业的采访者,没有职业的被采访者”
,记者的提问具有目的性、针对性,被采访者的回答才能切中要害,言之有物。
(记者采访前做了充足的准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采访线索,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
……
在采访王岐山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编导搜集的资料,资料中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过去媒体曾经称王岐山为“救火队长”
,这说明他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善于解决棘手的问题,否则就不会有这么一个外号。
(善于从资料中发掘问题。
)
我采访王岐山之前的一个小时,他出现在北京市防治“非典”
领导小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
作为新闻发言人,他对于媒体提出的问题毫不回避。
其中有一个细节,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尖锐的提问时,王岐山不仅没有环顾左右而言他,还这样评价提问者说:“不愧为《纽约时报》,问题就是尖锐。”
这让我觉得王岐山是一个敢于面对挑战的人物,因此,当他从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接走进我的采访现场时,我问的问题便从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结束语开始:“发布会上记者问的所有问题,都不是你最害怕的问题,你最害怕问的问题是什么?能不能告诉我?”
这个提问激起了王岐山谈话的兴趣,采访开始了。
[3](善于通过细节捕捉人物特征,从而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
正是王志的充分准备和出色的临场应变,使得整个采访非常成功,节目播出后的实际反响也非常强烈。
那么,如何才能使每一次采访都能完成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任务?
概括起来,电视新闻采访的策划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1)根据前期采访修正采访计划,对采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做出估计,并设计出完成采访与拍摄的具体计划,包括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场景的确定以及采访时机的把握等。
(2)做好人、财、物方面的准备工作。
电视采访的设备多、人员多、耗费的资金多,所以记者应该对这些后勤工作做好统筹规划,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没有人、财、物的充分准备,规模较大的电视采访将受到直接影响。
(3)对现场提问、现场播报、现场评述等作好充分准备。
记者要做好前期信息收集,包括被访对象、电视观众和传播时机等,从而进一步明确采访主题,设计具体的采访问题。
(4)确定摄制组对采访现场的介入方式,是直接采访还是隐性采访,是面对面访谈还是电话连线,记者出镜还是只出声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策划时做出细致考量,以为现场的摄录提供指导。
三、电视新闻的编辑策划
在早期的电视新闻界,编辑工作处于采访的从属地位,主要负责将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进行简单的改编后组织播出。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以1993年《东方时空》的开播为标志,大批电视新闻栏目开始出现,以栏目为依托,编辑工作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力得到很大加强。
(一)宏观层面的编辑策划
从宏观层面上看,编辑策划的重点是协调与管理,处于新闻系统的中枢位置,是新闻运转的“大脑”
和“指挥部”
,主要是以整个新闻生产系统为工作平台,进行整体的策划,侧重于资源调配,追求整体新闻传播效果的实现。
目前在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是欧美的一些电视频道,如建立了以“大编辑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