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电视新闻栏目界说
banner"
>
自从电视诞生以来,电视新闻就逐渐成为大众“监视社会环境”
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初期简单粗糙的要闻简报到如今形式多样的播报体裁,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到新闻事件的同步现场直播报道,从大杂烩式的新闻汇编到集中明确的栏目定位,电视新闻逐步走向成熟,以新、广、深、活为特点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基本形成。
一、电视新闻栏目的兴起
早期人们将电视台或电视制作机构为播出、交换、销售而录制的可供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视听作品称为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电视台播出的具体项目和单元。
后来,人们借鉴报刊中的专栏理念,在电视编排中引入“栏目”
的概念,于是栏目化观念应运而生。
电视栏目,指的是在电视传播系统中,一些题材内容、功能目的或形态相近的小节目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的而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从本质上讲,电视栏目是一种电视节目的编辑和包装形式,它与报刊的专栏一样,是一种编辑排版的形式。
它体现了电视制作者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对于节目结构形式和传播方式的设计。
电视新闻栏目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方式和播出形式。
栏目化是近年来电视传播的一个基本趋势,而中国电视新闻策划本身也是伴随着栏目的多样化、个性化而勃兴的。
我国电视新闻的栏目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1958—1976)
我国从电视开播之始就已经播出电视新闻了,1958年5月15日,在中央电视台前身的北京电视台屏幕上第一次出现《图片报道》,后来还有《简明新闻》《电视新闻》,但都是不定期播出。
从1960年开始,北京电视台有了固定的《电视新闻》栏目,作为每天晚上同观众见面的第一个节目。
每次播出四五条,约10分钟。
但当时的《电视新闻》只是新闻片和纪录片的简单拼凑组合。
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电视新闻栏目化在萌芽期并没有正式启动。
(二)发展期(1976—1992)
1976年3月29日,全国电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创办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成为这次会议的一个议题。
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台新闻节目联播》开始试办,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播出时间固定为19:00至19:20,标志着电视新闻栏目的初步建立。
《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既有图像报道又有口播新闻,成为较为系统的、固定的电视动态性新闻栏目。
此后,中央电视台设立的《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上海电视台推出的《新闻透视》(1987年7月)等带动了电视新闻栏目的全面发展。
(三)勃兴期(1993至今)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电视新闻栏目的全面勃兴。
此后,以《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电视栏目的出现及成功,加快了我国电视新闻的栏目化进程。
从此,我国的电视新闻栏目逐步走向成熟,向高品位、大型化的方向发展[1]。
二、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即电视新闻栏目的播出和表现形式。
[2]电视新闻由于报道新闻事件的方式不同、深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栏目形态。
一般来说,它包括集纳型、杂志型和专题型三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