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策划(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第一个监督类节目的成功,得益于选题。

后来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兼《焦点访谈》的总制片人梁建增这样总结这期节目:“选题具有典型性。

在1994年初,受小平同志南行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但是一些地区错误地理解,以为加快经济建设就是多圈地、多搞所谓的开发区,以致乱占乱圈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而顺义区的这个事例,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个案,是当时社会普遍的缩影。

《焦点访谈》选择这个事例进行曝光,不仅与政府的政策一致,而且还为执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证,这个落点很到位。”

[5]

(三)角度的独特性

选题的独特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颖性,这种新颖性从纵向进行比较,表现为前所未有、不同凡响;从价值角度来看,表现为突破性,看它对社会的进步所呈现的重要意义。

《新闻调查》首期播出的节目《宏志班》,本是一个小题材,但编导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多层次透视,让人感到很丰富饱满,入情入理,不乏情感和故事,更闪现出理性的光辉。

而《河流与村庄》这期节目表面上是环境污染类的报道,《新闻调查》关于环境污染的节目也已做过好几期,于是策划组没有将其局限于一般的揭发和治理,而是打破原有的束缚,提出把它作为一个社会学样本调查来做。

将一个环境污染的问题上升到老百姓健康权和生命权的高度,将老选题进行了翻新,将常见选题进行了创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再如,2003年5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除隔离,《面对面》对医院院长进行了专访,制作了《吕厚山:隔离之谜》,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直到6月2日《新闻调查》才播出《“非典”

突袭人民医院》,虽然在时效性上已经与《面对面》无法相比,但栏目组从一所专业医院应对疫情的角度反思了如何建立应急机制这一复杂而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所有媒体报道中独树一帜。

(四)结构的故事性

新闻因人而生动,好故事能让更多的观众感动。

故事性是指选题本身要有戏剧情节,要有可供深度报道展现的张力,要有展现矛盾冲突的空间。

《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在谈到选题标准要求时指出:第一要有故事;第二故事必须是有意义的故事。

光有故事没有意义,我们不会去做;如果光有意义没有故事,我们也不会去做。

我们认为,对故事性的强调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故事是一个载体。

我们对选题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因为一个新闻事件太简单了不行。

有的新闻事件有意义,也有一定的故事,但是故事太简单了,因此也无法采用。

一般来说好的《新闻调查》的选题起码有三个回合,一期节目10分钟或者15分钟一个**,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三四个回合,要有这个情节线,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来看。

有的故事有一个回合或者两个回合就完了,这样的片子更适合《焦点访谈》去做,我们要求故事有曲折性。

[6]

事实上,《新闻调查》栏目的很多选题都是按照这一标准确定的,如《从产房开始的贩婴》(2013年8月17日播出)、《调查“躲猫猫”

》(2009年3月14日播出)、《天价住院费》(2005年11月21日播出)、《山阴的枪声》(2004年5月17日播出)、《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2003年11月3日播出)、《“黑哨”

内幕》(2001年12月29日播出)、《婚礼后的诉讼》(2000年6月9日播出)、《眼球丢失的背后》(1999年4月30日播出)等。

[1]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24页。

[2]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189页。

[3]参见骆汉城:《偷拍实录》,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

[4]梁建增:《选题是〈焦点访谈〉成功的源头活水》,载《电视研究》,2004年第5期。

[5]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6]《〈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访谈》,news.sohu.2004062943news220764384.shtml.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