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是有地位的,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
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活用。
从前有许多像这样的东西,非推翻不可的,否则不能实现生活即教育。
现在外国传进来的思潮,也有许多与我们是相冲突的。
以文化做一个例吧!
以文化做中心的教育,它的结果是造成洋八股。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固然是非常的宝贵,但它也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不能拿做我们教育的中心。
人为什么要用文化?是要满足我们人生的欲望,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
电灯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把一切看得更明白。
无线电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更便利。
千里镜是文化,我们用了它,可以钻进土星、木星里去。
……所以文化是生活的工具,它是有它的地位的。
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表示欢迎。
欢迎它来做什么呢?就是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
有些人把它弄错了,认它做一种送人的礼物,这是不对的。
文化要以参加做基础,有了这参加的最低限度的基础,才能了解,才能加上去。
生活即教育,与文化为中心的教育不同,就是如此。
还有训育与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怎么样?生活即教育与训育把训与教分家的关系怎么样?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如何实现?小学里如何把它实现出来?假使诸位以为是行得通的,最好是每一个人拟好一个方案来交我,哪一部分可以实现,我们就拿哪个地方当一个社会实现出来。
现在我举一个例说:去年因为天干,和平学院因为急于要水吃,就开了一个井。
井是学校开的,但是献给全村公用,不久就发现了两大问题:
(一)每天出水二百担,不敷全村之用,于是大家都起早取水,后到的取不到水。
明天又比别人早,甚至于一夜到天亮,都有取夜水的,到天亮时,井里的水已将干了。
群众在井边候水,一勺一勺的取,费尽了力气才打出一桶水。
(二)大家围着取水,争先恐后,有时甚至用武力解决。
这种现象,假使是学校即社会,就可以用学校的权力来解决,由学校出个命令,叫大家照着执行。
社会即学校的办法就不然,他觉得这是与全村人的生活有关系的,要全村的人来解决,于是就开了一个村民大会,一共到了六七十个人,共同来做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做。
到会的人,有老太婆,也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公推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学生做主席。
我和许多师范生,就组织了一个顾问团,插在群众当中,指导我们的主人开会。
老太婆说的话顶多,而且最扼要。
他们在开会时学开会。
结果,共同议决了几件事:
①井水每天休息十小时,下午七时至上午五时不许取水,违者罚洋一元,充修井之用。
②每天取水,先到先取,后到后取,违者罚小洋六角,充修井之用。
③公推刘君世厚为监察员,负责执行处罚。
④公推雷老先生为开井委员长,筹款加开一井,茶馆、豆腐店应多出款,富户劝其多出,于最短期内,由村民团结的力量,将井开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