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每所医科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专业课的教师既是资深的教授,又是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教师可以及时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当然还有很多职业学校做的也不错,但也不能否认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经验陈旧,不能适合市场需求这一事实。
针对这一事实,学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加强企校合作,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生产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这也不失为一条便捷的途径。
2.职业教师必须有生利的学识
职业教师只有经验还不算称职的教师,还应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
“欲求事物之改良,则非于经验之外别具生利之学识不可。
无学识以为经验之指导,则势必故步自封,不求进取。”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岗位的不断涌现,一些旧的工作岗位开始消失,人们终生从事一种工作的概率越来越小,终生教育于终生学习已成为现实,而这一现实更要求职业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
3.职业教师必须掌握生利的教授法
职业教师在拥有了经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生利的教授法。
“为职业教师者自宜熟悉学者之心理,教材之性质,使所教所学皆能浃洽生利之方法,而奏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理想的职业教师应该是经验、学术、教法三者同时具备。
三者之中,经验又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职业教师经验丰富,而学术与教法欠缺,学生依然可以通过模仿学到生产事物的方法。
但如果一个教师只有高深的学术,精密的教法,却无实践经验,他就不可能是一个称职的职业教师。
(四)职业教育之学生观——“发抒内力以应群需”
,“最适之生利才能兴味”
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但职业教育不能仅仅是使学生得到一技之长,同时要把启发人的内力与“群需”
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素质的劳动者。
先生认为,“学生最适之生利才能兴味,则学之事备”
,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学生通过学才能成才,“学之事备”
的标志是学生的“兴味”
。
倘若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课程不感兴趣,没有迫切的求知欲望,学习只能是味同嚼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确学习的目的,使之趋学、好学、乐学、进而苦学、巧学。
(五)职业教育之办学体制——“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办成开放的学校”
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办成开放的学校,教育的活力就会增强,诸如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等都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师生的。”
所以,先生力图主张,学校要与社会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活力,提高教育的效率。
先生还认为,教育之经费,除国家拨款,个人捐资外,永久之计,还在生产上下工夫,提倡学校办工厂做工或开荒种地,这样,不及可以增加教育经费,还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全面考虑并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教育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的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的思想,是新的、活的、有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因而能极大地促进当时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矛盾与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