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做个猪八戒也好,做个沙僧也好,做孙悟空更好,总动员去帮助小先生解除一难又一难,把教育变成新鲜空气普及出去,以增加大众的新兴力量。
用小先生普及教育,还有四点比大先生好的地方。
其一,中国最难普及的是女子教育。
乡下十七八岁大姑娘,或是二十几岁的大嫂子,一位年轻的男先生去教,乡下人是看不惯,不欢迎你去教的,即有较开通肯受教了,不多时,谣言来了,女学生不敢上学了,甚至把学堂封掉了,男先生失败了。
女先生去教固然是很好,可是女先生太少了,而且女先生大都是些少奶奶、小姐,肯下乡的真是难得。
有勇气下乡的怕蛇,怕鬼,怕小偷,又吓跑了。
如果是男校长请女教员,那又有困难问题。
夫妻学校最好,可是又太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现在小先生来了,女子教育就如雪团见太阳,一见冰消,问题一笔解决。
广东百侯中学有三百小先生,教二千多民众,其中女人就有一千五百人之多,由此可见小先生,对普及女子教育问题解决之一斑。
其二,有人说,中华民族现在是衰老了。
我推究其原因虽多,但有一个原因,便是被人教老了。
六岁小孩子,大人就教他要“少年老成”
,而这小孩子也就无形中涂上两个八字胡须,做个小老夫子了。
我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他到一个女子中学去当教员,可是年纪太轻了,很不为人敬重。
后来教员不当,找了一件别的事做,便养成一嘴胡子来,本来是个美少年,一变而为美髯公,因此很受人敬重而做了许多年的事。
所以中华民族衰老,便是社会教人变老,教小孩子做小老翁。
用小先生教人便不同了,大人跟小孩学,无形中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个个变为老少年。
本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样一来,朝气必格外勃勃。
前天在上海西区小学开小先生会,有一位小先生教一个八十三岁老太婆。
又有一位孩子,教其德国母亲认中国字,写的故事均非常生动有趣。
南京有一个丁广生小先生,教他父亲。
他父亲有一天用笔画一个乌龟,画一个菱角。
小先生不懂,问他父亲什么缘故。
他父亲告诉他说:“我画着玩的,这意思是说:菱角怕乌龟,乌龟爱菱角。”
后来丁广生便把这几个字写出来教他,父亲读得非常有趣。
前天下午两点半钟,我未吃午饭,正想出去买两块烧饼充饥时,忽接西桥小先生来的信,我便坐在门外一个竹椅上拆开来看:有一位小先生教他六十二岁的祖母。
他的祖母能读能认不能写字,小先生便代祖母口里说的意思写信给我,精神非常好,我看得饭也忘记吃了。
在这许多故事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可以因小先生而转老还童,而得一种新兴的少年精神。
其三,刚才我已经说过,过去甚至现在,教育是被少数有钱人把它当为私有财产占有。
小先生一出来,“即知即传人”
,立即把这种观念撕得粉碎,要知识公有,不再私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