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落实
banner"
>
实施创造教育,抛开学生主观的层面,需要教师和环境予以紧密配合。
从教师的层面看,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创造素养,具有从事创造教育的能力。
从环境的角度看,创造教育需要获得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支持。
(一)从教师层面落实
1.培养创造型教师
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创造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需要一支能胜任创造教育的师资队伍。
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
教育者应以自身的创造意识、思维及能力等去感染、带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1)创造型教师应具备下列特征:具有创造的教育观念、创造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格;善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民主、和谐、宽容、理解的教学气氛,等等。
(2)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要有胆识有魄力有新观念的教师。
教师应牢固树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学相长”
“言行一致”
“自化化人”
的观念,不断追求新知,勇敢追求真理,才能不断进步创造,产生教育的创造力,最终达到“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
不学习、不善于学习的老师是不能胜任创造教育的。
(3)创造型的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创造意识。
即拥有现代的开放的教育观念,能深刻认识到创造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献身于创造教育,思想解放,勇于创造,不封闭保守,不墨守成规。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造能力。
只有创造型教师才能实施创造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的学生。
陶行知强调:“教师要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秘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
2.树立创造的教育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