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教育出现了两个变化:
——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
向重“学”
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因此我们要重视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主动地“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师生关系由家长专制型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往的民主型关系。
陶行知运用民主理念,继承和发扬了教学相长的传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双方有师与生、生与生,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是完全平等的,交往是互动的,也是互惠的,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三)推动教育改革
1.变革教学管理
把传统教育僵死、缺乏活力的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为创造教育灵活、充满生机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教学管理方面,树立启发诱导、开拓进取的教风和培养勤思多问,探索创造的学风。
这需要学校科学制定鼓励师生发明创造的奖惩制度,设计若干定量、定性指标,对师生的创造能力进行评定,奖优罚劣。
在师资管理方面,要安排教师进修或鼓励自学创造教育学,使他们掌握创造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创造教育的理论水平。
还要大力提倡教师从事创造实践活动。
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科研项目,策划校园各项工作的创造,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创造活动,不断积累创造的经验。
——教材建设方面,由于我国创造教育刚刚起步,创造教育的教材奇缺,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求国家抓紧时间组织力量编写优秀教材,也应当允许前沿理论与技能以灵活的方式进入课堂。
——实验设施管理方面,除了要继续加强理工科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建设和管理之外,还应创建文科管理策划实验室和文艺创作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创造实验,使所学的创造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2.改革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
广博的知识修养,是创造力智慧之花盛开的沃土,特别是在当今各学科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让文科学生学些理工科等自然科学的知识,而让理工科学生学些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为创造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地。
为此,要求学校增设创造类课程,诸如创造教育学、创造学、创造心理学、思维科学、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等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仅此还不够,还需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得以通过非逻辑思维的功能进行创造,通过逻辑思维的功能加以论证,这样就能双管齐下而保证创造的有效性。
传统教育重逻辑思维而忽视非逻辑思维,使学生缺乏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