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即按中国农村的实际,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
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计划,若能实现,中国乡村的面貌会得到很大改变。
但当时正处在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不可能支持这一计划。
陶行知并不气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过一年的奔波筹备,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北郊劳山创建全国第一所农村师范——晓庄乡村师范。
由蔡元培、王云五分任该校董事会的正副董事长。
陶行知自任该会秘书并兼校长,赵叔愚任第一院院长兼研究部长,陈鹤琴任第二院(幼儿师范)院长。
晓庄师范创建初期,第一批学生只有13人,当时校舍尚未造好,陶行知说:“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们的精神一样要充满天地间。
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
。
学校以培养农村教师为目标,他要求学生农民化,他说,“要想化农民,须受农民化。”
他带头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住在牛棚柴房。
在晓庄师范的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1928年他协助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蒋梦麟创办湘湖乡村师范,介绍晓庄师范学生操震球、王琳、程本海前往主持工作,由操震球任校长。
他还亲自到校进行“教学做合一”
的研究与指导,使这所学校也办得十分出色。
次年春,陶行知又派晓庄师范毕业学生吴庭荣、蓝九盛、朱友梅到苏北建立淮安小学,自己并一度兼任该校校长。
后来因宣传抗日救亡而闻名全国的新安旅行团,就是这个小学的创举。
晓庄师范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声誉。
由于晓庄师范有地下党团组织,师生们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陶行知都给予大力支持。
国民党政府因害怕晓庄师范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尤害怕支持冯玉祥,1930年4月8日勒令停办晓庄师范,武力封闭学校,逮捕学生,陶行知以“勾结叛逆、图谋不轨”
等罪名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日本。
(五)推行普及教育时期(1930—1935)
在日本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对日本科学技术发达促成了国家的强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1年春,陶行知潜回上海,为了让中国效法日本走工业化道路,他决心开展“科学下嫁”
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他主张科学要从儿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
科学知识。
他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懂得现代化的知识,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地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在30年代初期,他就能看到科学技术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1932年10月1日陶行知根据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实践经验,在上海宝山大场地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
,开展普及教育运动。
曾先后派马侣贤、朱泽甫、王作舟、张劲夫、林一心、徐明清等到总部和分部担任领导。
招收的学生都是当地农民的子女,工学团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学生既读书,又做工,引导农民科学种田。
在这一年,他还派张宗麟到广西桂林,派戴自俺到河南百泉,派唐文粹、程今吾等到广东百侯办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