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
banner"
>
教什么?怎么教?教谁?谁教?这是师范学校的几个基本问题。
要想把师范学校办得好,必须把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师范学校首先要问的是“教什么?”
这是教材问题。
施教的人不能无中生有,他必得要运用环境所已有的事物去引起学生之活动。
所以遇了“教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暂时可以下一句答语:有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
但是世界上有的东西,无计其数;所有的未必是所需要的。
因此,我们姑且又要加上一句答语: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
所有和所要都知道了,我们立刻发生教法问题。
我们要接着问一问: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
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
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
它们都包含“人”
的问题。
这问题就是:“教谁?”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能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能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
预备要做先生的是哪种人?他对于教师职业的兴味、才能如何?他充当某种教师是否可以胜任愉快?现在实际在那儿当教师的是谁?师范学校所期望于他所训练的人才有多少能做适当的教师?这也是师范学校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建议是:谁在那儿教,谁欢喜教,谁教得好,就应当训练谁。
就上面所说的,总起来看,我们知道,师范学校是要运用环境所有所需的事物,归纳于他所要传布的那种学校里面,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
这个定义包含三大部分:一是师范学校本身的工作,二是中心学校的工作,三是环境里的幼年人生活。
这三大部分应当发生有机体的关系,使得它们的血脉可以流通,精神可以一贯。
它们中间不当有丝毫的隔膜。
一看这个定义,我们立刻晓得师范学校的出发点就是他所要传布的中心学校;中心学校的出发点就是环境里的幼年人生活,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建设师范教育之历程。
环境里的幼年人生活既是中心学校的中心,我们首先就要把它弄个明白。
我们要晓得幼年人在生长历程中有什么能力,有什么需要。
我们虽不能完全知道,但是学者已经研究出来的,我们必须充分明了。
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
环境对于幼年人的生活有两种大的力量。
一是助力。
自然界的光线、空气、失望、饮料,在常态之下,都是扶助人类生长的东西。
社会里的语言文字、真知灼见,以及别人的互相提携,也都有扶助我们生长的作用。
二是阻力。
例如狂风、暴雨、水患、旱灾、虫害种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