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几个议案是由村民大会通过的。
这就是社会即学校的办法。
由此,我有几个感触:
①民众运动,要以对于民众有切身关系的问题为中心。
②社会运动,非以社会即学校,则不能彻底实行,而社会即学校,是有实现的可能。
③不要以为老太婆、小孩不可培养,只要有法子,只要能从他们迫切的问题着手。
④公众的力量比学校发生的大,假使由学校发布命令解决,社会上了解的人少,而且感情将由此分离。
⑤民众没有指导是不行的,和平门饮水问题,倘无相当指导,可以再过四五十年也不会解决。
⑥做民众运动是要陪着民众干,不是替民众干,一个学校的例,其余的例很多,不必多举,社会即学校要如何的实现,请大家一样一样的做个方案,二次开会的时候再谈。
这是证明“生活即教育”
与“社会即学校”
是相连的。
关于“生活即教育”
我现在再可补充一套。
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
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
若是过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过未来的生活,就要与人群隔离。
从前有一部书叫《明日之学校》,大家以为很时髦,讲得很熟的。
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
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
,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
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
“学校即社会”
一切都减少,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有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得受益。
如上所言,坏的社会也可以做学校吗?
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显出手忙足乱的情状来。
总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教死,学生是学死!
教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