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陶行知与中国传统文化(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0多岁的孩子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内去卖掉再上下班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

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于一个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易,学习尤为刻苦自觉。

他听说距黄潭源材十五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前清贡生王藻在主持学馆,便慕名前去求习经书,感动了王老先生,免费让其伴读。

陶行知不辞辛苦,每隔两三天步行去问学。

如遇先生讲课,懂事的陶行知便静候在厅外,就是雨雪天也是如此。

人们为此称赞陶行知是“古有程门立雪,今有王门立雪”

陶行知15岁那年,跨进了崇一学堂。

由于基础扎实,入学直接编入二年级。

各科成绩很快赶上并超过一般同学,两年毕业时已名列第一。

在崇一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不丢古典文学,经常借书抄读者。

他曾向崇一同学汪采白的父亲汪纪修借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中将一部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

还书时纪修先生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白居易”

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流畅,道尽了民生疾苦”

,后来行知成了著名诗人,其风格、内容显然是师承杜白的。

从上述陶行知先生青少年的求学经历,我们不难知道,陶先生是有着丰厚而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底的。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

最初攻读市政,后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师从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时年26岁,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

,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陶行知先生以不到而立之年,就打下了中西文化的丰厚基础,所以他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座高峰,被宋庆龄先生称为万世师表,是其来有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