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
banner"
>
(一)职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以生利为主义”
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教育应当是“生利”
的教育,不好的教育是“不生利”
的教育,是“消费”
的教育。
他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指出,“消费”
的教育有很多弊端:“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
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前面是万丈深渊,同志们务必把马勒住,另找生路。”
他认为发展生利教育,“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
活的乡村教育教人生利,使人掌握生利的本领,“他要叫荒山成林,教瘠地长五谷他要叫农民自主,自治,自卫。
他要叫乡村变成西天乐园,农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
陶行知先生毕生倡导“生利之教育”
,并把“生利”
当做职业教育的宗旨。
1918年,他从美国留学回国的第二年,开始代理南京高师教务主任,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表了《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系统阐述了“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
的思想。
先生指出职业教育应由其自身的特点,“职业作用之所在,即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
“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
什么叫做“生利主义”
?他认为生利有两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具,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事。
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
他的利群思想是为自己生利,为社会生利,为国家生利,为民族生利,把个人,集体和社会,民族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就是培养出有“生利”
能力的人,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出有利于社会与人群的物质财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与人群的技术人才。
“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
这就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之所在。
(二)职业教育之课程观——课程设置“模块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所谓生利主义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由易到难,从简到繁,一课一课的学完,就算“毕课”
。
他说:“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