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陶行知的教育观与传统的教育观完全不同,他的出发点是让人民大众受教育,培养人民的创造能力。
今天实施创造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用创造的教育观指导教育活动。
在进行素质教育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塑造创造型人格,造就创造型人才。
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
摒弃过去以知识多寡、分数高低、学历高低来衡量人才的标准,树立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拓创造能力的人才质量观。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批判和创造的习惯。
(3)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
彻底改变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树立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力争在实现教育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身潜力,发挥学生的才能。
(4)积极进行文化创造。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造与提高。
在创造教育的过程中,要选择、传递并创造最适宜于创造力发展的文化观念,在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分的同时,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扬弃。
3.遵循规律开展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实施的原则。
陶行知强调实施创造教育要因材施教,要给儿童适当的营养,解放儿童的空间,创设民主的环境,教会儿童学习的方法。
在实施创造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层次性原则。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造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创造教育内容和途径。
具体而言,就是对小学、中学及大学几个不同阶段的学生,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应性的创造教育。
(2)基础性原则。
创造能力的形成并非凭空产生,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生理基础,在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时,要注重开发其智力,为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知识基础,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想进行创造活动无异于异想天开。
因此,进行创造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3)开放性原则。
创造教育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及时补充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及新的科学理念,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
其次体现在国际化方面,必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吸收、消化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再次体现在教育者、教育方式及途径的开放性等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