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创造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要求具备良好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重点突出形象思维,想象思维,直觉、灵感思维和发散思维。
还需要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干扰。
非智力因素是创造力形成的心理保障,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友好协作的团队意识、激发求异的浓厚兴趣,以及不怕风险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创造性心理素质。
3.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改注入式为启发式。
在创造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使他们按知识的重演律,重新品味前辈获得这些知识最精彩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由老师加以讲解和评论。
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胆略、意志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锻炼,培养了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很好地把继承和创造结合起来。
——其次,改“一刀切”
为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特点、优势、爱好和兴趣,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把握好广度、深度和难度,使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各具特色的发展。
——最后,改“以课堂教育为中心”
为课堂、实践并重。
课堂与实践并重,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根本教学方法。
课堂教育以学习创造的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两者并重,就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创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
鉴于传统教育轻视实践,更应抓好实践环节,除了要继续抓好学生的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之外,还应开展科技小发明、管理模拟策划和文艺创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4.改进考试评分制度
评价学业效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创造教育的考核应当提高创造性题型的比重和难度,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创造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分标准,科学地测试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高低和特长指向,然后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育以促进其潜能的挖掘。
在命题时,可以采用两种主要方式。
一是根据事实编写案例,让学生根据创造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指出案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中得到启迪,激发创造潜能。
一是提供事实,让学生根据创造学原理进行模拟创造,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提高创造能力。
考试形式应以开卷为主,避免死记硬背,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创造性的构思上,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核成绩应包括创造理论成绩和创造实践成绩两部分。
对于创造实践成绩,应根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最后根据创造理论成绩和创造实践成绩,综合评定学生创造能力的总成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