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因此,他要求解放儿童双手,使他能做。
进而把“做”
看作是实践—探索—创造的过程,强调创造教育以社会实践为中心,教学做合一。
可以说,实践是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
然而,学校教育并未脱离传统模式,读书做官、书本至上、鄙视实践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导致教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满足时代对实用人才的需求。
因此,陶行知批判传统教育“尽刷其依赖大工、沿袭陈法、仪型他国、率任己意、偶尔尝试之旧习”
,呼吁革新教育,“一致以试验为主”
。
陶行知所指的“试验”
不仅具有创造之意,而且有实践之意。
陶行知既从意识层面强调实践在创造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也在教育中予以大力推行。
1927年他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并在教育实践中建构起生活教育理论,他说生活教育是“在晓庄一面试验一面建设起来的”
。
由此得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观。
3.可操作性
陶行知创造教育既然要为广大民众服务,并且强调社会实践,那么,要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知识传送给民众,就不得不考虑其操作性。
事实证明,他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四个基本方法,以及为育才学校制定的十字诀,对解决理论转化为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
另外,他用“教师教大徒弟,大徒弟再去教小徒弟”
作为教育民众的方法,也是把文化知识普及到广大民众中去的有效途径。
4.民主性
陶行知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思想和“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的主张,反映了时代要求民主的特征。
他说:“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
。
他所说的“民主”
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治上的民主。
只有实现政治上的民主,才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才能使人人都有从事发明创造的自由和权利。
二是教育上的民主。
教师要宽容和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关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民主”
的两层涵义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贯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