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banner"
>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外教育理论精髓,摸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
1917年,中国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新教育”
已然提上了日程。
陶行知应郭秉文之邀,中断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业,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在教育实践中,陶公痛陈时下教育之弊端,构建适合国情的教育理论及方法。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陶行知投身中国教育事业之时正是新旧文化交替之际,两种文化斗争异常激烈,体现在教育上则表现为“传统教育”
与“洋化教育”
之争。
陶行知对这两种教育都作了批判。
1.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中国传统教育观建立于维护封建利益的基础,在漫长的封建史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新旧社会更替时,许多内容逆时代潮流而动,不利于社会发展。
陶行知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小众”
教育,批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以及培养“人上人”
的教育思想,痛斥传统教育“成了少爷、小姐、政客、书呆子的专有品”
。
陶公主张大众教育,他认为“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
“民众教育是民众的教育,民众自己办的教育;为民众的最高利益而办的教育”
,亦即新时代的教育应服务人民和国家,而不是生产“伪知识阶级”
和培养特权的工具。
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使读书人“心里想和口里念,而手不做”
,成了用脑不用手的半残废。
陶行知讽刺脱离生活的传统教育是“大笼统,小笼统,大小笼统都是蛀书虫,吃饭不务农;穿衣不做工”
,把“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