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把长句改为短句;把被动句改为主动句等。
(2)分析和熟悉教材。
选好作品后,教师要进行分析,熟悉人物性格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和环境、事件的关系,掌握作品的情节,清楚作品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什么地方是情节**,明确它的主题思想,以及表现人物情感和情景的语言。
如《萝卜回来了》的主题思想是反映同伴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作品中有4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是单独活动,一个角色的活动构成一段,共分5段,第5段点明主题,是情节的**——“萝卜回来了”
,4个角色有共同的心理活动:“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鹿、熊、白兔)在家里一定也很饿。
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这段话在作品中反复了4次,突出了主题。
作品的语言简练、口语化,每段的语句大致相同,有的句子只是把角色和食物的名称变了一下。
在分析故事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阅读、朗诵,记住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和对话。
短小的优秀作品,如《三只蝴蝶》《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等应能背诵下来。
教师只有记熟作品才能在讲述时做到感情自然,条理清楚,前后连贯,不致遗漏故事的情节和对话。
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如何解释清楚难懂的词句,针对故事内容提什么问题,以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
(3)准备教具。
在讲述故事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讲述故事活动常用的教具有图片、磁铁教具、桌面立体教具、画册、木偶或PPT、PPS、CD等。
2.教师讲述故事活动的进行
陈鹤琴先生在《幼稚园的故事》一文中,提到“怎样对幼稚生讲故事”
的内容时,提出了讲故事的人应注意的要点:“①要精神同化。
故事不是物质,乃是情感,充满情感,方能够表达故事的真实意义,收到故事的真价值。
怎样能够充满情感呢?讲故事的人最要紧的要守两句诀语:‘不固执有我,处处要以儿童之心为心’,‘我是故事中的人物’。
②要有十分感兴趣的态度。
若使讲故事获得好的效果,非要讲者加上极丰富的兴趣不可。
即在未讲之前,保持自己心地快乐,把自己变成儿童,变成故事的人物。
③要有自然的姿势与动作。
④用适当的言语和音调。”
(1)讲好故事的关键是感情。
教师给幼儿讲述故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表情的朗读,即逐字逐句地、有表情地朗读作品;另一种是讲述,这种方法可以不拘泥于原文,可删减内容,变换词句,加进少量解释等。
教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能较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产生感染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用哪种方式方法,感情是讲好故事的关键。
教师欲使自己的讲述有感情,就要善于使自己的感情同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融合起来。
但要注意讲述故事过程中感情的表达方式和表演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同。
教师不需要像演员那样尽情地哭、笑,也不需要大的动作,而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用语调的变化、面部表情和少而精的动作来表达作品的感情。
(2)讲好故事的技巧是语调的变化。
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声音高低、快慢的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调。
这种变化代表着对不同事物的不同态度,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
这种对声音运用的技能技巧,就是讲故事的艺术。
构成不同语调的因素有:
①发音正确,声音的高低、速度、停顿适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