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此,“儿歌”
一词被广泛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二、儿歌的特点和功能
(一)儿歌的特点
儿歌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当婴儿不会说话时,他们在摇篮或成人的怀抱中,就已开始听成人吟唱儿歌。
他们可能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儿歌的内容,但优美的音乐、和谐的节奏可以给他们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进入幼儿期后,他们就从儿歌的倾听者变为朗诵者,他们诵唱儿歌,抒**感,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加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总之,儿歌的基本特点是词句简短,结构单纯,内容生动,想象丰富,节奏优美,是适合儿童歌唱吟诵的韵体作品。
(二)儿歌的功能
(1)儿歌可以对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施以有效的影响。
许多儿歌都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的语言寓意一个道理或表达某种感情,对儿童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共伞》(张继楼):
风来了,
雨来了,
幼儿园里放学了。
看一看,
谁来了,
妈妈撑着伞来了。
走出门,
回头瞧,
屋檐下站着张小宝。
招招手,
笑一笑,
伞下多了一双脚。
一二一二齐步走,
踏着水花回家了。
[1]
这首儿歌描绘的是幼儿园雨天放学的画面,让幼儿感受到那个关心同学的小伙伴的神态和小朋友之间友爱的情状,感受到孩子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风尚和情操。
但是,从作品内容中找不到一句说教,作者巧妙地选取几个生动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作品中最后几句:“招招手,笑一笑,伞下多了一双脚。
一二一二齐步走,踏着水花回家了。”
是作品中最生动的一笔,把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的欢乐气氛生动含蓄地勾画出来,让小读者回味无穷。
(2)儿歌是儿童知识的重要来源。
幼儿生活的范围较小,知识和经验有限,却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为题材,例如,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用的:如《我爱这些小动物》:“我和鸟儿一起飞,我和鱼儿一起游,我和小兔一起跳,我和小猴一起翻跟头。
我爱这些小动物,我们都是好朋友。”
[2]《小白兔》:“一只白兔长得美,两只耳朵三瓣嘴,蹦蹦跳跳四条腿。”
[3]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月亮奶奶》:“月亮奶奶,穿过云彩,照得我家水塘亮,照得水塘荷花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