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回到酒店我赶紧去查电子书,梁万羽几乎一字不差地背下了约翰·缪尔的句子。
我对这个人物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拉高了。
说梁万羽的经历完美地覆盖中国股市的发展显然有些夸大其词。
从华旦大学毕业后,学管理出身的梁万羽进入上海市黄浦区一家银行的全资信托子公司的信贷部工作。
那是1990年夏天,梁万羽到岗的时候距离上交所开业不到半年,信托公司证券部柜台每天都排着长队。
工作人员在小黑板上写证券行情,飞乐音响、延中实业……有时候价格刚写上去就变了。
股票转让动不动就几千上万,队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人急吼吼地抖出腰包里所有现金,“侪部买进,好买多少就买多少!”
有人卖掉股票,搓着手哼着小曲儿就离开了。
梁万羽连续好几天下班时段都看到一位40岁上下的男子,戴一顶棕色软呢帽,一副棕色边框的近视眼镜,在柜台边目不斜视地围观,不时在褐色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梁万羽每天跟钱和有钱人打交道,他打趣自己像个高级酒店的服务生,口袋里紧巴巴的,看到的却都是浮华人生,非富即贵。
这个一米七出头的小伙子瘦筋筋的,头发有些自然卷,言谈举止一脸生涩。
一个月一百多块的工资,他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
他甚至不舍得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大部分时间还在穿大学时的衣服。
可同事们都衣着光鲜,特别是他的顶头上司,40岁出头的信贷部主任许志亮,进出总是一身时髦的金利来,兜里还揣着红塔山。
虽然大学在上海待了四年,走出学校,梁万羽还是觉得这个城市很陌生。
他来自四川山区,高中毕业前也没正经说过几次普通话。
大学四年下来,他的话越来越少。
为了争取学校里屈指可数的留沪指标,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公司里上海人居多。
两个上海人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旁边的人听不听得懂,他们总是习惯讲上海话。
这种或许并不刻意的行为,很轻易就把人排除在话题外了。
好在许志亮也是个普通话不标准的外地人,梁万羽有事没事就跟他请教。
梁万羽勤勉,机灵,干什么活儿都一丝不苟,不管端茶倒水,还是免费跑腿。
虽然没什么存在感,但这份“服务生”
的工作很快为梁万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到岗没几个月,许志亮带着梁万羽去深圳学习。
搞改革搞开放,上海、深圳两个城市一直暗中较劲。
在深圳的最后一天,点完卯,许志亮就带梁万羽溜出会场,找他的老乡许德明吃早茶去。
许德明带他们参观当时声名显赫的深圳国贸大厦,一路上介绍自己这几年的变化。
许德明中等个子,身穿藏青色休闲西裤,一件白衬衣规规矩矩扎进裤腰。
他是一名工业设计师,以技术人才的身份从河源借调到深圳的南头区,也就是现在的南山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