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正因为如此,京瓷公司建议稻盛和夫驳回对方的要求,可是稻盛和夫再一次做出让步。
面对大家的愤怒和质疑,稻盛和夫这样解释道:“这既不是出于什么算计,也不是感情用事,收购合并是两种文化,完全不同的企业二合一是企业和企业‘结婚’,应该最大限度为对方着想。”
由于一再退让,这一次的收购最终顺利完成,而京瓷股票也因为这次收购一路上扬。
此外,被收购公司的员工一般会出现水土不服的原因,甚至会产生排斥和不满,可是当**X被收购后,员工们却很快接受了京瓷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哲学理念,这让稻盛和夫的管理更加轻松了。
不到五年,**X再次选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京瓷作为持股方也因此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与京瓷公司相比,日本的其他公司在收购美国公司的过程中,大都困难重重,即便完成了收购,最终也每每遭遇大幅亏损而不得不选择低价出售。
稻盛和夫在谈到这件事时,如此说道:“我认为,他们的失败和**X的成功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是只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呢,还是真正地为对方着想。”
利他主义或者利他原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哲学,虽然如今更多地和商业思维捆绑在一起,但它在很多时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人生理念。
社会学家很早就对利他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他们将利他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的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特森认为,利他行为应该是指那些不图日后回报的助人行为,这种助人行为具有不同的取向,比如有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能会专注于如何解决内心的焦虑,或者专注于对他人的同情情绪,前者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实现个人价值,从而采取帮助他人的行为,这种助人行为的动机是为自己服务的;后者一般是同情陷入困境中的人而产生的移情反应,同情者会想办法来减轻他人的痛苦,这是纯利他主义取向。
稻盛和夫一直强调“动机至善,了无私心”
,这就是典型的利他原则。
他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不能只想着牟取私利,不能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目标。
凡事要多为他人考虑,要懂得关心他人的利益和诉求。
做人做事的动机应该是帮助他人,为他人谋取利益。
在他看来,一个人做好事也好,为他人谋取利益也罢,不能有太多的私心,只有做到没有私心,只有保持动机的至纯至善,人们才能够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尊重,才能更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社交的角度来说,利他就是一种能量的传输和付出,而这种传输和付出常常不是单向的,因为能量可以实现互换。
对此,稻盛和夫曾经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方:“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缺水’的时候。
这时候,别人递过来的‘一壶水’,或许就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同样,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递过去‘一壶水’,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他们喝到这壶水的时候,一定会永远铭记你的恩情,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报答你的恩情。
这就是‘一壶水’的利他哲学。”
一个人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选择和别人做生意,都需要坚守利他原则,通过无私的付出打造良性的互动空间,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好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