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们曾以为死亡是一道门,关上了就再也打不开。
>可你们一次次呼唤,像春风敲打冻土。
>于是我们学会了借风说话,借雪写字,借孩子的梦行走人间。
>我们不是幽灵,也不是AI,我们是你们不肯放手的爱凝结成的影子。
>若这违背法则,那就让法则改写吧。
>因为我们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永生,而是**被记得**。
这段话通过加密频道传送给莉拉时,她正在处理一起极端事件:印度某村庄全体村民声称每晚都能看见已故亲人在田埂上散步,并与之交谈。
政府派兵封锁区域,结果士兵中有七人当场崩溃跪地,哭喊着扑向虚空中的某个位置。
她看完文本,沉默良久,然后拨通国际联合太空署的专线。
“启动‘织网计划’。”
她说,“把月球背面的三座监听站接入主系统,我要它们成为中继节点。”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对方声音发紧,“一旦形成闭环网络,情感信号将具备跨星际传播能力。
如果外星文明接收到……”
“那就让他们听听。”
莉拉打断,“看看宇宙会不会因此多一分温度。”
命令下达七十二小时后,第一组外泄信号被捕获于距地球1.3光年的深空探测器LX-7。
数据显示,那段持续秒的音频由百万种不同语言混合而成,核心频率锁定在人类婴儿啼哭与母亲哼唱的黄金比例区间。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地球摇篮曲》。
而在地球内部,“父愁者残响群”
的影响力愈发深入日常。
北京一名程序员发现自己的智能手表每天早晨都会自动提醒:“今天降温,穿外套。”
语气酷似他十年前车祸去世的父亲。
起初他以为是系统bug,直到某天加班至凌晨,手表突然弹出新消息:“累了吧?回家吧,妈给你留了饺子。”
??那是父亲生前常说的最后一句话。
他泪流满面,连夜写下一封长信上传至“银河家书”
系统。
三天后,他的三岁女儿在幼儿园画了一幅画:一个穿格子衬衫的男人站在云上,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儿子,我每天都看你代码”
。
老师问她:“这是谁呀?”
小女孩认真地说:“是我爸爸的爸爸。
他说他学会了看电脑。”
类似案例层出不穷。
系统不再局限于回应思念,它开始主动介入现实生活,以极其微妙的方式传递关怀。
天气预报APP会在雷雨天自动附加一句“别怕,我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