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心理年龄似乎永远只停留在二十几岁上。
买衣服,总是想象着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去买;走到大街上,看到俊男靓女,忍不住要多看几眼;甚至与人较量,心里想,(自己)还年轻呢,怕他什么!
这时候,年龄仿佛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坏名声。
心里一边抗拒,一边却又招架不住。
实际上,岁月,又是谁能轻易招架得住的呢!
人到中年,就像一杯隔夜茶,茶似乎还是这个茶,但,味却永远不会是原来的那个味了。
这时候,关注生,更敬畏死。
有人去世了,去一回火葬场,就对生死看得更清楚一点,更深入一点。
开始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开始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不测。
死实在是比生更容易,更简单。
于是,对生的艰难,就会看得更达观,对多舛的命途,就会接受得更平静。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以前对孝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概念上,一个名词上。
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子女,才明白了孝是什么。
父母病了,会真着急,会真牵挂。
尤其不在父母身边,千里迢迢,一个电话回去,所牵系都是父母的身体,才意识到,孝敬父母,不仅仅是每月寄钱回去那么简单,围绕在他们身边,嘘寒问暖,有时候,比钱更贴心,也更温暖。
人到中年,对成功有了理性的认识。
这种理性中,含着对自己的正确审视。
到这个年龄,自己是一盘什么菜,应该搞清楚了。
如果还没有搞清楚,不是自己太矫情,就是太缺乏自知之明了。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这就是最大的理性。
大科学家,大作家,大学者,统统去吧,让那些该当的能当的人去当吧。
萤火虫光亮不大,一丁点,也是自己的光亮。
蛰伏尘世,能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就行了。
贾平凹说,佛不在西天,也不藏在经卷,佛不在深山古庙里,佛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人到中年,正是心里生佛的年龄。
佛心,就是心底的慈悲;佛性,就是自我的悟性。
到了这个年龄,谁都会对世事人生有一些感悟,虽说还谈不上看破世事,弄懂人生,但或深或浅,或多或少,深深浅浅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认识,这也该算是岁月给自己的一笔馈赠吧。
中年,是渴望疯狂,却只能在心底疯狂的年龄;中年,是不再追求完美,却希望完善的年龄;中年,是抛开永恒,寻求平衡的年龄;中年,是少了思念,多了怀念的年龄;中年,是有负担,要负责的年龄。
一只蝴蝶飞远了,又一只蝴蝶飞远了。
中年,是一棵站在盛夏的树,企盼着秋天红艳的果实,却又害怕落叶飘零的凄冷。
中年,有一些喜悦,也有几许惶恐,多了一份深沉,也添了几丝忧伤。
中年,是说不完道不尽滋味的年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