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举个通俗的例子,昨天学过的知识第二天马上复习的话,大部分知识点记忆犹新,复习一遍用不了多长时间。
但是,如果是半年前学习过,近乎遗忘的知识点,此时开始复习,无异于从头学起。
总之,这样学习效率非常低。
很多考试失败的人,大多是这种学习模式: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习一遍参考用书,两个阶段的输入与输出比为10∶0;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一边复习参考用书一边做题,两阶段输入与输出比为5∶5。
这种学习模式主要将学习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攻输入,后期一边输入一边输出。
与前文所说的体育训练一样,做题太少是无法通过考试的。
第一次输入,理解20%已经足够
如果我备考一门需要复习1年的资格考试,我会在最开始的2~3周通读一遍参考用书。
同理,只需要复习几个月就可以通过的考试,我会用2~3天的时间通读完参考用书。
虽然看起来难以实现,但是实际学起来谁都能完成。
那么问题来了:①学习过于细致,花费时间过长,超过了预计时间;②粗略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入,这两种学习方式哪一种对考试更有利呢?
我选择第二种学习方式。
第一轮学习能在短时间完成的话,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
我经常教导我的学生,一轮学习只需要掌握20%~30%就够了。
换言之,只要不是智商超群的天才,无论多么认真学习,都没办法学习一遍就记住所有的知识点。
第一轮学习,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考试科目越多,出题范围越广,越是如此。
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考试科目与分布领域等,只有实际通读参考用书后才能得知。
这就是第一轮学习的内容。
可以肯定地说,第一轮输入只需要做到整体把握就足够了。
重点:第一轮学习只需要理解参考用书的20%~30%,注重整体把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