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更有甚者,某些情报机构已将“共感运动”
列为潜在威胁,称其可能“煽动集体情绪,破坏社会稳定”
。
陆沉来电时语气凝重:“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但我们不能退。”
“我知道。”
艾萨克站在冰原边缘,望着远方的地平线,“可如果我们被切断连接,怎么办?”
“那就让声音回归最原始的形式。”
陆沉说,“口耳相传。
笔墨书写。
心跳传递。
只要人类还想被听见,方法永远存在。”
于是,团队启动“薪火计划”
??将共感理念简化为一套可手工复制的教学包:一本小册子,记录基础倾听技巧;一张手绘地图,标注全球信树节点;一卷录音带,收录各地代表性声音。
这些物资通过非政府组织、旅行者、留学生等渠道秘密流通,像地下文学般在夹缝中生长。
艾萨克亲自参与设计教学包封面:一棵简笔画的信树,枝叶伸展成耳朵的形状,下方写着一行字:“你说,我在。”
三个月后,他重返纽约。
城市的变化更为显著。
街头出现了“声音邮筒”
??人们可以对着它说出心里话,系统会随机投递给另一位匿名听众,对方听完后需回复一句“我听见了”
。
许多夫妻因此重修旧好,陌生人之间也开始交换真心。
一所高中甚至发起“沉默周”
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有一小时完全禁言,只能通过眼神、手势和共感耳机交流情感。
校长说:“他们学会了用心灵说话。”
最让他震撼的是地铁站新增的一面“心声墙”
。
起初只是涂鸦,后来逐渐变成人们张贴手写信、录音二维码、甚至是小型音响装置的空间。
有人写下:“我每天假装快乐,其实很想死。”
旁边立刻贴上另一张纸:“我也一样,但现在我不怕了。”
还有孩子画了一幅画:两个小孩背靠背坐着,一人戴着耳机,一人张着嘴,标题是《她说给我听了》。
那天傍晚,艾萨克来到母亲常去的社区花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