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知道,这不再是个人救赎之旅,而是一场无声的连锁反应。
他们在寨子里住了三天。
期间,艾萨克协助技术人员调试新一代共感耳机,使其更加轻便、灵敏,并支持多语言实时解析。
他还录制了一段引导音频,用于帮助初次使用者克服心理障碍。
第四天清晨,竹语阵忽然齐鸣。
不同于以往模糊的回响,这一次,数十根竹筒奏出完整的旋律??依旧是那首童年歌谣,但加入了新的变调,仿佛回应某种召唤。
紧接着,深蓝之声平台弹出紧急通知:
>【全球同步事件】
>北京、伦敦、孟买、圣保罗、开罗、东京等23个城市公共广播系统短暂接入未知信号,持续时间为4分17秒。
>内容为一段无词吟唱,经分析,其基频与艾萨克?陈原始录音高度吻合。
>所有接收者报告产生强烈共情体验,部分人群自发组织街头对话圈。
艾萨克看着消息,心跳加速。
“它开始了。”
陆沉喃喃道,“情感共振正在形成闭环。”
一周后,艾萨克踏上环球旅程的第一站??伦敦。
在泰晤士河南岸的一所社区中心,他向一群边缘青少年展示共感装置。
其中有个十几岁的黑人男孩始终低头不语,直到戴上耳机后突然泪流满面。
原来设备捕捉到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母亲去世前最后一句话是“宝贝,妈妈爱你”
,但他当时戴着耳机打游戏,根本没听见。
“我一直以为她是恨我的。”
男孩哽咽,“可原来她一直在等我说‘我也爱你’。”
艾萨克蹲下身,平视着他:“现在还不晚。
你可以对着天空说,对着镜子说,甚至对着录音笔说。
重要的是,你要让它离开你的心。”
男孩用力点头,当场录下了一段话。
类似的故事在每一站重复上演。
在京都,一位独居的老妇人通过装置“听见”
了亡夫多年未断的思念;在约翰内斯堡,一对因种族隔阂分手的情侣在共感中重新理解了彼此的恐惧;在伊斯坦布尔,一名叙利亚难民孩子终于说出那句藏了十年的“我想回家”
,并在众人掌声中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而每一次使用,都会触发一次微弱的晶核共振。
星星点点的光芒在全球地图上接连亮起,宛如夜空渐次苏醒。
三个月后,艾萨克回到纽约。
他的父母已在图书馆地下一层设立了“家庭之声”
特别展区,专门收集关于亲情的未送达音频。
那封他曾攥在手中的信,如今被装裱展出,旁边附着一行新添的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